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62节 (第2/3页)
后来不知道哪位义士做好事不留名,将这刘兆东给好一顿收拾,据说是只要他心里一想要做坏事,就要吐半盆儿血。 请了无数大夫都没看出个缘由,后来有位高僧给出了个主意,让他日行一善,可缓解症状。 刚开始刘兆东为了图方便,每日让人给城中的一个叫花子一两银子,结果病症不好反增,又去问了高僧。 高僧言,他做善事不诚心,让他用心感悟。 刘兆东下山后,每日带着家仆在这条街上喊,谁家里需要帮助,都可以找他。 这不,一日日的,吸引了这么多地痞无赖,整日想着诓骗人刘家的银子。可那刘家的银子是那么好骗的吗? 刘兆东本人以前可没少干诓骗别人的事儿,还能让这些无赖给骗了不成?” 果然,锦绣抬头,就听见刘兆东站在人群中央,双手叉腰,指着刚才说话的几人道:“城外农户家娶个黄花大闺女才不到五两银子,你要娶的婆娘是大腿根儿镶金子了不成?” “还有你,你家里的牛,这个月已经病死了五头了,我看这么下去也不成,得让县衙的人上你家查查是不是有人故意谋杀耕牛!” “至于你,昨天你娘快饿死了,前天你爷爷腿瘸了了,大前天你奶奶眼睛瞎了,大大前天你闺女掉河里快淹死了,你家里怕不是死的剩你一个了?” 周围人哄堂大笑。 刘兆东站在人群中央道:“我刘兆东只是坏,又不是傻!没事儿少打扰你刘爷做善事!滚滚滚!” 想占便宜的一哄而散,留下几个真心向刘兆东求助的。 刘兆东虽然一脸的不耐烦,但还是耐着性子听完了那人的描述,让人跟着去家里看看情况。 锦绣惊叹道:“这人对自己的定位可真准啊!是我目前见过的所有人里,最有自知之明的了!” 周文也被刘兆东毫不做作的那句“我只是坏,又不是傻”给惊掉了下巴。 成绩 两人回到家乖乖等院试出榜。 院试一般五日后出榜,主考官确定了院试榜单名额后,还要从各县调取名单上众人的府试和县试考卷用以对比,以免出现代笔考试的情况发生。 通过院试就成了“生员”,也就是民间常称呼的“秀才”,到了这一步,才算是正式进入科考大门,成为士大夫阶层。 秀才有见县令不拜,名下部分田产不纳税,犯了错县令不能随意上刑等特权。 而秀才与秀才之间也是不同的,一等秀才,就是成绩最好的那部分人,被称为“廪生”,每月可以在当地县衙领取一定的粮食。 二等秀才,被称为“增生”,相对廪生来说,没有粮食可领。 至于第三等,则是附生,就是考过院试,拥有入学资格的秀才。这里的入学,指的是可以在府学或县学学习的秀才。 到了放榜这日,元老爷早早的打发人去府衙外守着,一有情况立即来报。 至于为何不去府衙外等待,主要原因还在周文身上。 不仅周文不去,其他几人也都不能去。 因为府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榜下捉婿,眼下只要上榜的,至少是个秀才,有些人家就要在今天,为家中女儿捉一个回去成亲。 人家的家丁打手一拥而上,将人抢回去,也不管你是不是成亲了,有没有妻子儿女,先给你套上喜服,成个亲先。 等生米煮成熟饭,往后的事情谁还说的准。 对一些人来说,这简直是天将好事,若是被人选中了,乐的当个任由人摆弄的白痴,放着有钱人家的黄花大闺女,不睡白不睡。 白得一老婆,还带着无数家产,哪还能想起家中的糟糠妻和无辜稚儿? 当然,对另一些人来说,就是避之不及的祸事,比如周文。 而周文恰好是十五岁的美少年,长相清秀,气质忧郁,是很能让姑娘家动心的少年样貌。 其他人也是和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