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章不反又如何 (第2/3页)
同样是低阶的小修士。 季国忠家住高流镇高西村,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中年汉子,靠着辛苦劳作攒下的一点家底,他打算翻盖几间大瓦房,顺便给侄子也盖上一间。 可问题偏偏就出在了他要盖房子的土地上,因为这块地以前是村里的牛棚,后来,牛没有了,这块地一直被季国忠的弟弟占用,等到后来跟村里协商,成了他们家的宅基地。 季国忠就是想用这块地给侄子盖一间房,村委会却没有同意。其实,这块地已被镇里列为规划用地,早在2009年2月,邻村的刘伯才和他的哥哥就向镇里打了报告,申请用它来修建洗车场,只是一直没有批下来。 看着土地突然要被别人抢走,季国忠梗着脖子同刘伯才吵了好几回,每次都是不欢而散。 2009年11月9日上午,季国忠再次来到这块让他窝火的土地前,执拗地铺上了地基,很快就盖起了房子,可镇上有明文规定,现在所有村里的宅基地,不能动一砖一瓦,因为镇里已经规划好,村里的所有房子全都要拆迁。 让所有村民上楼,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这本来是好事,可镇政府并不是单纯为了回复耕地面积而让农民搬迁,他们是用这多出来的一部分耕地,换取城镇商业用地,因为国家出台了一个办法,就是城镇商业用地跟农村耕地挂钩。 只要地方政府申请了,国家就会酌情批示,等批准了,地方政府要在规定的年限内,补偿国家一定的耕地面积,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矛盾,从哪里弄更多的耕地?只能拆老百姓的房子,可要让所有老百姓搬迁,就要给他们足够的补偿,可给的补偿太多了,那地方政府跟开发商就没有太多的利润了,所以只能委屈老百姓。 要想少补偿,那只有快速控制现有房屋面积,这样让老百姓没法临时盖些简易房,来骗取补偿款,农民还是有点智慧的,既然老房子的补偿不足以买到新房,那就把老房子的面积变大点,这样就有了更多的钱来买楼房,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地方政府一般想尽办法,阻止村民临时盖房。 2010年,4月18日,高流镇高西村,拆除违法建筑时,村民孟芬被铲车碾死,另有一名村民重伤,目前两肇事者已被刑拘,村支书被免职。 季风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家的,当地警方称铲车司机,直到听到喊声方知有人伤亡,然而孟芬的爸爸回忆称,因一年轻司机不敢碾人,另一名年纪大的司机上了铲车,然后直接开向孟芬,这一说法得到邻居和部分村民的证实。 “你妈躺在地上,一动不动,鲜血,从耳朵和嘴里涌出来。”季国忠一边流泪一边述说道。 从别人的口中,季风则听到相同的陈述,他在事发现场看到情况也没有什么特别,在事发地有一摊血迹,铁锈样红,渗入泥土。找到了mama死亡的地方,季风看着泥土还有点点血迹,鲜血已经变成黑了,可那是自家mama的鲜血。 大学四年,有三年没有回家,就是因为家里穷,不忍心花那来回八百元的路费,没想一次离家即成永别,刚刚回来的路上,看到袁庆龙欺负那些城管,季风还很不以为然,认为袁庆龙素质低,一朝得志边尽情猖狂。 现在看到自己的家人那悲伤的颜容,季风的心里好像着了一团火,熊熊燃烧的怒意,让他全身的真元迅速运行起来。 同一片国土,同一腔热血,同一种猩红与锈迹。季风常常忍不住想:大地壮美而无言,但它暗藏着多少的苦难与不幸?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又如何在这样一片浸满鲜血的土地上建造美好与希望? 或者一种片面或悲观的宿命论,不应成为对待历史的正确方式,否则的话,我们将怎样用那样一种铲车的冷血与无情,来喻示某种权力的体制,又如何用那倒卧于一滩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