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_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 第17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 第179节 (第3/3页)

多的人。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切实帮到像托尼这样的伤残退伍士兵?

    给他们发钱,固然简单直接,但是这并不够,并不足以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罗兰把托尼和跟他差不多情况的年轻人都请来,征询了他们的意见。最终大家达成一致意见,由基金会出资,为“汤米家的厨房”开设分店。

    分店由总店直接冠名,也叫“汤米家的厨房”,但是利润全部计入基金总额,并且定期为伤残退伍士兵发放补助。

    更为重要的是,这家分店会尽可能地雇佣还有工作能力的退伍士兵,邀请他们去厨房工作,去餐厅工作,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人交际,能够体会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另外还能多拿一份工资。

    托尼自告奋勇地要做分店的厨师。

    “夫人,我太想成为您这样的主厨了,可是您看我这样……行吗?”

    整个新奥尔良市,在听说“汤米家的厨房”要开分店了之后,也难免生出怀疑:这间分店,听说要雇佣从来没做过菜的老兵当主厨,做出来的菜肴味道,能和老店一样好吗?

    罗兰:这根本难不倒我。

    你们难道不知道这世上有一种叫做“中央厨房”的机构吗?

    她做菜不再随心所欲,而是开始将所有的菜式固定下来,做成标准菜谱,并且在菜谱中写明如何cao作,具体cao作时间精确到分秒,以确保厨师在使用菜谱时火候不会出偏差。

    接着,她又建立了一个专门处理食材的食材作坊。

    这个作坊每天清早开门,从各家合作的供应商那里取得材料,立即开始清洗、处理、切块……包装成标准分量的“材料包”,在下午各家的厨房开始工作之前,分别送到总店和分店去。

    分店厨房收到这些“材料包”,不需要经过繁琐的备菜,只要按照菜谱上的cao作规程,把处理好的材料烹饪成菜肴就行。

    甚至罗兰还研发出了专门的“调料包”:这些调料包用新鲜的香草研磨而成,配合“材料包”的食材,就可以做出和“汤米家的厨房”总店完全一模一样的味道。

    分店的新任“主厨”托尼,在亲自尝试做了一次之后,连自己都惊讶无比,没有想到他也能做出这么美味的菜品。

    在将这些流程捋顺了之后,分店热热闹闹地开张——在这店里工作的绝大多数都是退伍的老兵,而开业当天早早就预订了位置前来捧场的人,也绝大多数曾经上过战场的南方士兵。

    在这里他们相互寻找到了慰藉。

    罗兰亲眼见证了分店开业的过程,她自己也很感动。

    毕竟在完成这项工作的时候,她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忙。

    选址的时候房东听说是为了这个目的开的餐厅,慷慨地答应减免租金;装修的时候一个据说以前当过兵的木匠带着几个学徒过来,乒乒乓乓就把活都干了,没要一分钱。

    当然,分店的位置比总店更好,座位也多,在“最佳餐厅”分店的头衔加持下,生意蒸蒸日上,日进斗金,令人嫉妒。

    人们都说,很快,“汤米家的厨房”就能开第三家分店,第四家……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分店还没开出来,食材作坊先火了。

    新奥尔良市虽然餐厅众多,可也不是人人都能每天下馆子,很多时候都是自家烹饪,请客也是在自家宴请,去餐厅那是偶尔为之。

    食材作坊的“材料包”和“调料包”的出现,成功在家庭烹饪和餐馆味道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

    刚开始时,只是些有经验的厨子或者主妇觉得食材作坊进货的材料新鲜,又都处理妥当了,买回家只需要下锅烹饪就行。

    后来罗兰见买的人越来越多,索性敞开出售材料包和调料包,甚至连菜谱也索性公布,让买材料回自家做的人能够按照餐厅的菜谱做出地道的克里奥尔菜。

    一时间新奥尔良掀起了在家做“最佳餐厅”菜式的风潮。

    甚至有人怀疑,这样下去,“汤米家的厨房”,老店和分店,还会有什么生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