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妆浓[太平公主×上官婉儿]_我想你也不服的吧,从来都不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想你也不服的吧,从来都不服。 (第2/3页)

炎只是偶有耳闻,于是放一条长线。如今,终于可以做他的棋子。可他没想到,婉儿也那样爱着天后,爱她血海深仇的敌人。这就是朝廷。

    这就是朝廷。不必抱歉。

    武太后向来处乱不惊,从容调兵遣将,七日内调集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扬州进发。统帅选了个有威望的李唐皇族,是在扇李敬业的耳光,表明皇室的态度。做事的是副将魏元忠,他谋略深,人也正直,武太后用他,用人不疑。叛军这边,不说那十几万乌合之众的能力,李敬业自己都出了问题。他据守江南不出,明摆着是要划江而治,做个土皇帝,哪里有匡复李唐的样子。李敬业本来打着庐陵王旗号,如今又找了个小流氓冒充废太子李贤,要拥立他做皇帝,骆宾王在另一边还说着要解救被囚禁的李旦,把将士们都搞糊涂了。

    此时,魏元忠出了火攻的妙计,火借风势,摧枯拉朽,烧得李敬业大军丢盔弃甲。这场叛乱只用了四十四日就平定下来,着实震慑了一些大臣。因为这不仅仅是战争,还是民心。

    扬州叛乱过后,海内晏然,纤尘不动。

    百姓们只要过自己的日子,不管皇位上坐的是谁。武太后的建言十二事,颁布的政令都给百姓以切实的好处。农民们不愿意造她的反,也是理所应当。这场平叛做得太漂亮了,一些本就摇摆不定的大臣,立马坚定了支持武太后的立场。形式逐渐明朗起来。

    怎么办?既然四面楚歌,就杀了那些人,看看还有谁敢唱一个字。

    太后派人去抗击突厥前线斩杀程务挺,一代名将,未死于战场,竟死于他效忠的朝廷之手。敌军听闻程务挺被杀,喜出望外,欢宴相庆。程务挺治军严谨,战无不胜,突厥人敬佩他,为其建立祠堂,每次出师征战必先来祝祷。也是可笑得很。

    裴炎在狱中听闻外界种种变故,长叹:“宰相入狱,再无生理!”慷慨赴死。裴炎一生清正廉洁,死后抄家,家无余储。他并非妄佞小人,一生追求的,不过名望与权柄而已。他要在史书上留下光辉的一笔,如周公伊尹一般耀眼。为了一展才能,他不惜废掉了先帝托付给他的李哲,不惜做出违背儒家的三纲五常。可他死后,却被猜疑暗中助长叛乱,还编出来各样的故事,明明白白成了白脸的jian相。落得如此下场,也是他的命。

    首恶已办,从犯就容易多了。凡是曾为裴炎说话的文官,定罪勾结裴炎谋反。武将呢,就是串通程务挺谋反。下狱问斩,一时间朝廷肃清。

    武太后不久改元垂拱,召集所有大臣于太初宫正殿紫宸殿朝会。她第一次从珠帘后走了出来:

    “朕追随高宗大帝二十余年,忧天下至矣。臣福贵,百姓和乐,皆出我手。公卿何负心叛乱!”

    这一声怒斥,已没有人敢直视她的眼睛。

    “卿辈有受遗老臣,倔强难制,过裴炎者乎?

    “有将门贵种,能纠合亡命,过徐敬业[r1] 者乎?”

    “有握兵宿将,攻战必胜,过程务挺者乎?”

    朝臣噤若寒蝉,一动不敢动。大殿霎时寂静地令人发慌。威望甚于裴炎,门第高于徐敬业,战功过于程务挺?怎么可能。

    “此三人者,人望也,不利于朕,朕能戮之。卿等有过此三者,当即为之;不然,须革心事朕,无为天下笑!”

    一声响彻紫宸殿——“无为天下笑!”

    也不知谁起的头,群臣纷纷下跪顿首,不敢哪怕微微抬头。

    “唯太后所指。”有人说。

    “唯太后所指!”大臣们一个一个接过来,声音此起彼伏。

    此时婉儿也不能不俯首,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