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以为我是万人嫌 第125节 (第2/3页)
都没能平复观众们的愤怒情绪。 最后的结局当中,女主意识到只要封建帝制一直存在,血案便永不得洗清,剥削会一直永存,冤魂深埋地底。她接受了褒奖,半跪在朝堂之下,微微抬起头颅时,目光落在了那一片金灿灿的皇椅之上。 剧情到这里就结束了。 片尾曲出乎意料地好听惊艳,于是几乎是每一个观众都被吸引住了注意力,听完了片尾曲,又看到了《侯门2》的宣传彩蛋,才离开了座位。 然后就是骂骂咧咧了。 《侯门2》,第二部 有什么用?能让小侯爷复活吗?复活我就来看! 编剧不做人,制片不做人,导演不做人,就知道骗我眼泪! 一边骂骂咧咧地说绝对不会再看《侯门2》了,一边又打开了电影票售卖软件,想再看一遍《侯门》。毕竟只有在短暂的电影当中,才能再看到小侯爷出现了,哪怕再心如刀绞,大不了看到小侯爷死前就出去——然后想二刷的人傻眼了,起码一周内的票都订不到了。 很离谱! 而另一边,一群女生互相扶持着走出来,手臂上拎着包,手上还拿着餐巾纸,正小心擦着通红的眼角,妆容都有些花了。 这群女生不是别人,正是周全粉丝团中的一个小队伍。今天是抱着找茬的心来的,准备实时播报《侯门》拍的有多烂,那个敢抢周全角色的小明星演的有多僵硬多不入流。 原本是准备看到小侯爷出场便离开的,结果薛慈一出场,她们都傻了眼。 就算后知后觉地想起来挑剔两句演技做作、不如周全合适、一个男人长这么好看有什么用之类的话,看到后面也渐渐忘了像之前那样联合着抨击了。只觉得小侯爷意气风发的傲娇模样实在太吸引人,很难不心动——她们本便是很吃颜,又很容易感性冲动被调动着情绪的人,这会简直是被吃得死死的,眼睛都挪不开了。从一开始商定的“提前离场”,到后面的“来都来了别浪费钱看完吧”,她们从电影开始看到电影结束,连彩蛋都看完了,也没发现有小侯爷的再次出场。于是想到安裘死亡,又开始伤心起来,抽抽噎噎地走出电影院。 导演,你没有心! 她们看的是首映,这会网上的观影评价都还没出来。粉丝群倒是已经@疯了,追问她们情况怎么样。不过没等这群追首映的有回复,粉丝群已经嘲开了,要么说《侯门》就是烂片洗钱一部,要么说顶替周全的明星肯定是个废物,制片方等着血扑吧——一下怒从心起,看完电影的悲伤和愤怒一下涌动起来,把这群人通通怼了一通。 “你们凭什么骂小侯爷,他就是坠好的!!周全算个屁!” 紧接着怒而退群! 第120章 《侯门》爆红【*】 《侯门》爆了。 虽然这是绝大部分人都能预料到的一件事,但《侯门》还是爆得太快、冲得太猛了。票房评分在第一日几乎稳在了999,也仅第一日就破了有史以来的首周票房记录——票已经快预定到两周后,甚至出现了规模不小的黄牛票倒卖行为,逼得官方不得不在这方面一度上心,严格纠察票证对应工作,宣传期都没这么累。 还有很神奇的一种现象,也是后期统计出来的。 《侯门》的二刷、三刷率相当高。有32%以上的观众进行过二次购票,这相比其他电影最高也才勉强抵达1%的回购率数据,高得有些邪门。又何况在基数这么大,并非冷门电影的情况下,口碑的喷发就可想而知了。 这简直能被称为影史奇迹。 发现这一现象的人也顺便调查了观众们重复买票的理由—— 理由相当一致。 为了重见“小侯爷”去的。 而在首映结束后,那些观后感的反馈中,最多次被提及的也无非是“小侯爷”,且随着播出场次的增多,这些议论更一呼百应,被推上了一波高峰。以至很多没买过票、买了票还没去看的人都好奇起来了,这个“小侯爷”真的有演得这么好吗? 关于“安裘之死”的话题更早早登上热搜,因为现在看过的观众不多,不少刷过电影的观众为了避免剧透只说的含糊其辞,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小侯爷死了,且死的很惨,退场那段整个影院都哭得泣不成声(虽然他们没有听见),观众们大声痛骂编剧不做人疯狂发刀,难道观众就没有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