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5页 (第2/2页)
一件尴尬的事情,他不认得那娘子,也不知她是哪家的女儿,这簪子要如何还给人家? 也不能就这样随手丢弃,他一个男子生生对一支簪子束手无策。 此刻之所以又想起这簪子,全是因着这簪子的样式着实奇怪。 如果是那些镶金挂玉的簪钗,他看过一眼,大约不会再看第二眼了。 但是这支簪子之所以让他印象深刻,提笔之际还能跃入脑海,完全是因为简单之中,又让他十分好奇。 他修长的手指捏着簪身,在通亮的灯下细细观察。 绿色石珠虽然和上下的花托依然契合完美,但仍能看出花托内里的石珠颜色与裸露在外的并不一致,这颗简单的石珠应是被重新打磨过,簪身材质坚硬,并不是寻常的银簪针,最让人不解的是簪针尖端那回钩的设计。 杜衍用指尖轻推卡扣,回钩打开,里面锋利的回刃便清晰可见。 侍郎大人奏章也不写了,坐在桌前足足研究了一刻钟。 最后,他看了一眼案前的烛灯台架,随着时间推移蜡烛灯芯慢慢弯曲,火焰便变了形状,忽明忽暗起来。 杜衍起身,伸长胳膊将簪子靠近烛芯。 簪尖的回钩无声地伸入火焰中,绕住烛芯,轻轻回拉,便轻而易举地削掉了多余未燃尽的部分。 杜衍眼神一亮,这簪子竟能有这种用处! -- 安福寺内,近来香客络绎不绝。 沈妙妙着了素衣布袍,随着母亲吃了几天斋饭,倒真是觉得神清气爽了不少。 母亲应是这安福寺的常客,礼佛布施也向来大方,便在这安福寺内有一处常居的院落,小小的四合院虽不大,但胜在离着正殿不远,几乎从早到晚都沐浴在佛光圣音中,沈妙妙觉得整个人灵魂都得到了普照和净化。 按郑元英的意思,她们要在这里住上不短的一段日子,所以吃穿用度几乎是将整个将军府都搬了来。 甚至怕沈妙妙无聊,第二日沈充就将她那些“刀枪剑戟”也运了过来。 这还不算完,银珠碧翠整日随侍在侧不说,就连坐镇家中的大嫂,也时不时派人送来滋补品。 沈妙妙忍不住暗道,这安福寺里的青灯古佛又和将军府的米虫生活有何区别? 但郑元英既然在春日宴上说了那番话,自然要付之行动。 想必沈家母女入住安福寺的消息,一早就传出去了。 这些时日,也有不少前来上香的夫人想要来找郑元英叙旧话家常,都被郑元英婉拒了。 沈妙妙还以为有些人是来劝说母亲的,却不知她们中许多都是想来见沈玉昭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