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2页 (第2/2页)
备”。 周恪补充道:“不出意外,大齐四十年内必定会溃亡,你我可以先发展自己的势力,然后看看再说”,周恪妥协了,他知道以沈游这种责任感,真的见到生灵涂炭,她势必会作出决定。 沈游疑惑的看向周恪,周恪居然还会妥协,这完全不像他。 周恪无奈解释,“这么大的事,假如你一口答应,我倒还要疑惑你有没有考虑清楚,是不是一时热血上头才答应。” “这样也好,不过不管要不要限皇权,你我都要去南方了。” 沈游纠正道,“是我去南方,你去北方的九边重镇”。 “不,除却两京十三省之外,其余的区域多数都是卫所管辖,北边尤甚。若真要论及发展势力,自然是南方更好。我去北边,只是因为不愿意让外敌叩边罢了”。 “胡人?是啊,今冬积雪,草原必定受白灾。如今正好是六月份,你想早点过去,防范下一次叩边”,沈游疑惑不已,“可为什么又改主意了?” 周恪笑起来,“邸报上也不会写,九边重镇基本已经糜烂,年年都靠给胡人们私底下送点钱撑着,甚至还会有杀良冒功之事,不过是明面上还要捂捂盖子罢了”。 “我去北方,更多的是为了实地了解情况,好为将来做准备”,他不可能一直倚靠上辈子的记忆存活,总要去实地看看,“可如今倒不如前去南方,先行经营好后方,届时再做图谋?” “况且如今我沉寂三载,又无显赫官身,被外放去军事重镇的可能性原本就小,与其出大力气还不如前去南方。” 沈游笑道,“去南方广积粮,缓称王?” “是……不称王”,周恪笑着说。 沈游点点头,两人一旦定下同去南方。 按理,周恪守孝三载,试图回返朝堂估计也就是进翰林院养着,奈何他有个内阁阁员的祖父。 要想把周恪提拔上来是很难,可要是把他外放去荒僻的南方那可就简单多了,甚至只需要往户部递个话头就行。 唯一麻烦的是大家都挺疑惑,周阁老干嘛要把自己最有出息的子孙放去荒僻的琼州?那地方可是常年流放犯人、瘴疠横生,气候湿热啊! 有心人自然会疑惑,就算大家心照不宣做准备,也多是经营自己家族所在地,好为将来投机做准备。可哪儿有去琼州发展的? 等到周恪光明正大的去信给周阁老,而周阁老气到在值事房怒骂“不肖子孙”,大家这才弄明白,感情是周恪少年风流娶了个贫家女。 再一想到周阁老的嫡次子当年闹得满城风雨娶了个祖上是罪臣的女子,众人纷纷“安慰”有进步有进步,好歹这一次娶得是清清白白的良家子。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