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6页 (第2/2页)
到了农人们聚集的村落,沈游一路看过来,发现这地方距离良田不远,并且附近根本没有别的村落。 简直是极佳的僻静处。 牙人直接领着沈游去找了当地的族老。这里的院落颇有些少民的特色,但是主体上还是汉人的砖瓦结构,只是带一点黎族人的风格。 沈游查阅过,琼州当地的有苗、黎等族,根据昨晚她与周恪一起推断补充的知识来看,琼州南部少民占据了大多数,而北部则是汉人多。 这村子应当还是存在有部分黎族或者是先祖曾经是黎族,后被汉化。 “到了”。 沈游敲了门,门应声而开。开门的老人家面呈黄黑色,满脸沟壑纵横,穿着一身土布,沈游注意到对方指节粗壮,指甲缝里全是淤泥。 这是一双劳动人民的手。 按理,牙人带她拜访的这位老者应该已经是这里最德高望重的人了,可如此高龄却依然还要艰辛劳作。 沈游叹了口气,在老人家警惕的目光中道明了来意。 “买田?” 老人顿时面色一沉,气冲冲一句“不卖!”。 “老人家,不止是买田,您可否让我们进去,我有一桩生意想与你们谈谈”。 沈游转头看了眼牙人,他苦着脸附和道,“是是,三叔公,沈郎君是来跟咱们谈生意的”。 靠着牙人的附和,三叔公终于开了门,沉着脸,招呼他们进去。沈游一行人终于得以坐进了三叔公家中长条凳上。 “你的意思是说你们要开一间椰子坊?” 三叔公怀疑这帮人脑子有问题,椰子这种东西满琼州到处都是,大家伙儿一年到头除了自家榨一点油、荒年拿来填肚子之外根本没啥用。 “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你开个椰子的油坊做什么?” 沈游没来琼州之前就开始思考要如何搞基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首先自然要找琼州本地的特产。 沈游一见椰子,当即想到了椰子油。况且她此前改进芝麻油的工艺,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此时再做椰子油更是方便。 然后沈游偏偏换了个话题,“老人家,你们一年到头也就种了两季稻”。 不是琼州不适合种三季,而是土地肥力不够了。 “这样一来,一年里总有时间是空出来的,县里没多少短工可以打”。 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其实根本没多少工作机会。 三叔公一边嚼着椰子rou,一边问道:“咱们这把子力气倒是多得很,可你能出多少钱呢?” 沈游没回话,反倒换了个话题,“老人家,我想购置你们这里全部的良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