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墨桑 第342节 (第1/3页)
第二名请下去,坐到第三名旁边,骆帅司看向端坐上首的钦差,欠身低头。 钦差起身,站到骆帅司旁边,示意一名御前侍卫捧过来的托盘,笑道:“头一名,皇上赏赐金花两支。” 台下顿时一片吸气声,一片惊呼从台子往四周漫延,一片哄动。 骆帅司笑着将手里的大红封儿递给钦差,钦差接过,拆开,高声念了个名字。 台下片刻安静之后,一片喧哗。 远远近近的人群中,人头此起彼伏,不管站得多远,哪怕站在城门洞里的,都一个个忍不住的跳起来,想抢先一步,看看这位就要簪上御赐金花,文章勒石永留的头名,长什么样儿。 一个月白长衫的年青士子,再怎么努力屏着,也屏不住浑身的喜气,脚步僵硬,却又像喝醉了酒一般,晕晕乎乎的走向锦毡锦梯,刚一步踏上锦梯,就一脚踩空,要不是旁边小厮机灵,伸手架住,只怕要一头摔下去了。 两个小厮都是极机灵的,干脆跟着他,送到锦台上,再急步退下。 骆帅司声音格外宏亮的诵读着第一名的文章,钦差拿起托盘上的两朵金花,插在跪在面前的年青士子的帽子上。 黄祭酒和兼学政的高漕司站起来,给第一名披上红,一抬一抬的银锞子抬上来,依次摆开,把不大的台子摆的满满当当,这一大片的银光闪烁,充分展示着什么叫富贵逼人。 李桑柔从金花看到银锞子,托着腮,叹了口气。 论体面,还是金花啊! 骆帅司诵读完文章,就有人接过去,高高悬挂,滕王阁前,叮叮噹噹,立刻开始刻石。 台下,锣鼓队已经走上前,排好了队,特意挑出来的年青英俊的护卫们牵着马,请前三名上了马。 最前面,是锣鼓队开道,锣鼓队后面,是英武帅气的护卫们,三对护卫后面,是披红挂彩的前三名,骑在马上,每个人后面,都跟着他们的文章,以及他们的银子,第三名的银子后面,是历届百日之评的前三名,同样骑在马上,只是没有披红。 锣鼓喧天的队伍从滕王阁出发,进了城门,沿着事先挑好的街道,一路上用力锣鼓,小步慢走,走的热闹无比。 这一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完美展示,从滕王阁开始,围着豫章城转了一圈,再回到和滕王阁隔着城墙,一里一外的状元楼。 中午,骆帅司在状元楼摆宴,迎接钦差,贺滕王阁焕然一新,贺大齐天下才俊辈出。 李桑柔在城楼上看着才华与财富并重的队伍慢慢走远,看不到了,满足的叹了口气,转身往楼下走。 “对了,”孟彦清一拍额头,“骆帅司让我问问,中午的宴席,咱们去不去?” “不去。”李桑柔一句不去干脆直接,随即顿住步,看向孟彦清,“要不,你去?” “我不去!”孟彦清立刻摇头,“我年青的时候,这样的宴席也多,都是应酬,瞧着这个的脸,看着那个的脸,一眼没看到,就得罪人了,不去!” “下午说是黄祭酒讲学,说是讲什么解什么经什么的不一样。”大常闷声道。 “学而篇理解之南北差异。”孟彦清把大常的什么什么和什么补全了,“要连讲一个月的学,说是尉四太太她们,都要上去讲一场,全是这种,哪一样学问南北之差异。 “这是骆帅司提议的,这老家伙,猴精猴精的。 “这讲学的事儿,他提前两三个月,就花了钱印到晚报上了。 “这一个南北之不同解说,但凡江南的学子士人,能不听听么! “这事儿让他搞的,他这豫章城,眼看要成了江南学问之地了!” 孟彦清啧啧有声。 “能不能成江南学问之地不敢说,不过,钱是赚足了。 “你看看这一年,这豫章城从邸店到卖洗脸水的,家家户户都挣了不少钱。”李桑柔下了城墙,沿着还充满着兴奋气息的街道,悠悠闲闲往前走。 “听说长沙城来了好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