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1页 (第1/2页)
这可是无本的买卖,各地州府的官员也认为自己所动用的粮食不多,以为就算查出来也不会有大问题,但他们不知道积少成多,哪怕一年一趟,这些年下来于通获取的利润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他势必要分给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员,自己保留下来的就有几百万两,能盖一栋金屋银屋,真是骇人听闻。 “沈爱卿,你可有所求?”赵璋当着所有人的面问沈嘉。 沈嘉走出来跪下行礼,“回皇上,臣做的都是分内之事,谈不上功劳,臣不敢要赏赐。” “不必谦虚,朕说你有功就是有功。” “那臣先叩谢皇恩,但臣确实没什么想要的,不如皇上替臣攒着,以后一起赏。” 赵璋大笑起来,连臣子们也露出了笑容,仿佛积聚在头顶上的阴云突然散开了。 “你怎么知道自己以后还能立功?” 沈嘉自信地说:“臣还年轻,以后一心一意做事,总会有机会的。” “好,若人人都如沈爱卿这般兢兢业业,公私分明,那就没有这么多为害百姓的蛀虫了!” “皇上言重了,臣并没有那么大公无私,但臣与其他大人的心思是一样,都是为了让我大晋更加国泰民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晋好臣才能好,大晋富强,臣才能安稳地生活,臣觉得,此次于通案应该昭告天下,甚至以后像这样的贪腐案都应该传达天下,让各地官员与百姓都获悉案情原由,一来给官员一个警醒,二来给百姓一个交代。” 赵璋回答说:“这是自然的,这样的案子都会记录在官府邸报上,传送至各地府衙。” 沈嘉突然有了个想法,他说:“皇上,官府的邸报只有官员才能看到,百姓是看不到的,臣觉得可以创办一种报纸,将国家大事记录其中,每月一刊,寄放在书店售卖,如此一来,学子们也能第一时间知道国家大事,经由他们口口相传,百姓们也会知道一二,若是办得好,甚至可以让百姓们作为朝廷的眼线,替皇上监察百官,一旦发现异常即可上报。” 众人纷纷怒视着沈嘉,这沈嘉疯了吧?怎么能提出这么疯狂的想法?让百姓监察官员,这怎么可行? “皇上,不可啊,若是按沈嘉这种做法,以后官员哪还有威信?百姓天生对官府就是抵触的,任何百姓都能举报官员,那天下当官的谁还敢坐在衙门里?百姓们的唾沫都能淹死人。”徐首辅第一个反对,同时对沈嘉呵斥道:“沈大人,朝堂之上请勿胡言乱语,你的任何一句话都可能酿成沉重后果。” “沈大人这是恃宠生娇啊,被皇上夸赞了几句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事,但要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