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9页 (第1/2页)
林放松开余殊,站在他身侧,朝他伸出手来,笑道:“花了一大笔钱,rou疼,陪我走走。” 余殊抬手就要揍他,只觉得林放故作镇定的笑颜里,掺杂了些许不如意的悲凉,便又收回了手。 林放趁机握住他,笑意未入眼底。 经历的大小事多了,余殊便养成了个什么都看得开的毛病,此刻与林放绕着池塘走了半圈,水面吹来徐徐清风,他整个人放松了许多。 林放也察觉到了他情绪的变化,方才继续说道:“殊殊,为何你总不记事。” “嗯?” “这大概有些不公平。” 林放笑得苍凉。 有那么一瞬间,余殊觉得仿佛这才是真正的林放。他将平日里的外壳一层层剥开,把冰冷强硬的外壳碾碎,露出一个真实的会受伤会难过的林放来。 “你想起了父亲、想起了仇恨,把那么多不愉快的、无关紧张的事都一一记起来,为何偏偏忘了我呢?” 余殊抬起眼眸,只觉得林放眼尾红红的。 他心里骤然被揪了一下,不解地问:“你在说什么?” 林放停下脚步,打开木盒,将里面的鉴定书拿给余殊。 余殊眉头皱得更紧了些,不悦地接过。 却见上面清楚地写着,此物是梁景帝所佩戴的玉器。 余殊脑袋嗡了一下。 方才拍卖会上,介绍人似乎也曾说明是景帝之物,只是当时他被怒意冲昏了头脑,一时忽视了这一点。 他难以置信地问:“怎会是……父皇的?” 林放疲惫的笑意深了些。 余殊实在是想不明白,只觉得疑团越来越大,父皇离世早,他的物件怎么会传给林放,林放还说是“至为重要之人”所赠? 脑袋好疼。 许多解释不清的事在脑袋里打转,牵扯出桩桩件件的疑问串联起来,中间却始终少了关键信息。 按照那位老嬷嬷所说,他十一岁那年,父皇御驾亲征威慑岭南,回程的路上遭到献王伏击。此时京中大乱,妃嫔皇子横死宫中,他因为贪玩私自跑去接父皇的缘故,幸免于难。 而父皇班师回朝之时,定然也将俘虏的质子林放带在随行的军中。 所以。 所以那时他便与林放见过? 在他大病一场失去记忆之前? 余殊不可思议地看向林放。 “你那时什么都不懂,尾随献王的车驾前来,途中却遭遇了变故。” 余殊痛苦地捂住脑袋。 他就快抓住那条线索了。 揭开血淋淋的真相必然伴随着痛苦,一直以来林放回避向余殊提起之前的事,大多出于这样的考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