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204) (第2/3页)
,赵国能给兖州百姓的生活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 仔细斟酌后,宋佩瑜将乐县粮仓中的粮食,原封不动的分给了乐县百姓。 宋佩瑜就是要让乐县的百姓知道,这些粮食都是来自哪里。 领走粮食后,他们会选择全家吃几个月的饱饭,还是将粮食给兖州军留着? 百姓必须带着户籍,一家人一起来县衙登记,才能领到属于他们的粮食。 为领粮食百姓准备的地方,从刚开始的空无一人,到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只用了半天。 宋佩瑜立刻让人给百姓们发号,每天给几号到几号的百姓发放粮食,排上号的人才能在县衙边的空地处等候。 如果有人恶意扰乱领粮秩序,不仅会没收扰乱领粮秩序者的号,这个人的亲族也要被取消资格。 只用两个时辰的时间,县衙处领粮的秩序就彻底稳定下来。 第二日,百姓们排号的空地前多了张小桌。 小桌上站着的人正是王校尉,他被宋佩瑜钦点来做说书人。 他从来都没说过书,日子好过后,倒是在茶楼里听过说书人说书。 宋佩瑜让王校尉说的事,却让王校尉很有感触,他开口后才惊觉,说书远比他想象中的容易。 小桌后的王校尉,激情澎湃的诉说他记忆中的两次减税,每次减税后,生活都是翻天地覆的改变。 空地上等着领粮的兖州百姓却大多神色默然,甚至有人捂住耳朵,仔细看去,却能发现这些百姓的瞳孔深处不是没有触动。 下午,讲故事的人变成出身卫郡,正在服兵役的赵军。 第二日,分别是出身东梁和出身西梁的赵军。 第三日,是从金山关赶来的赵军,他讲的不是自身,而是领兵彻底驱逐突厥的赵太子。 将乐县粮仓中的粮食发放给百姓,用了十日的时间 县衙外每日不重复的故事,不知不觉间开始在乐县的每个角落流传。 领过粮的乐县百姓不再闭门不出,街道上的人影越来越多,商铺也在悄无声息的开门。 保险起见,宋佩瑜离开乐县的时候,不仅特意交代留下来的赵国官员,平日里住在靠近内城墙外,随时都能跑路的地方,还留下两千人专门保护他们的安全。 接下来经过每个兖州县城,宋佩瑜都以在乐县的方式安抚当地百姓。 即使这些百姓对赵军充满敌意,也不是他们的本意。 他们是被在兖州一手遮天的兖州王蒙蔽了双眼。 百姓们只是想活下去。 他们现有的生活正处于勉强能生存的极限。 委实没办法承受压力更大的生活。 兖州百姓对赵军的排斥,很大程度上是惧怕改变。 宋佩瑜放粮的行为,缓解了兖州百姓的生存压力,他们才能静下心来去听,去思考,从赵军口中得知的这些,与他们以往认知完全不同的事。 面对赵军的三路大军,在析县外大败的兖州军几乎没有任何抵抗之力。 兖州王慌忙之下又出昏招。 他竟然将兖州剩余的所有兵力都集中在兖州王城,柯都。 兖州王的这等行为不仅让三路赵军的行军速度变得更快,还让宋佩瑜命人给兖州百姓讲故事的时候,多了个素材。 赵国三路大军齐聚柯都后,甚至无需攻城。 三路大军只在柯都外驻守半个月,柯都就因为粮食不够而发生内乱。 又过了五日,兖州某个看不到希望又不忍心普通百姓饿死的将领,在夜里偷偷开城门,放赵军进入柯都。 重奕带人直冲兖州王的王府。 世人只知晓,兖州王族不堪柯都城破之辱,全族自尽。 却不知道冲进王府想要杀人的重奕,反而救下两个被已经身中数剑的母亲,死死护在身下的小姑娘。 两个小姑娘,大的五岁,小的三岁,都被吓的有些痴傻。 小姑娘们好生调养还能恢复正常神志,却极有可能不记得受惊吓前的记忆。 宋佩瑜让人将两个小姑娘送去梁郡,委托梁王世子给她们安排个过得去的身份。 起码能借梁王府的光,富贵无忧。 希望她们永远都不要想起那些痛苦的记忆。 因为兖州王的愚蠢,王族盘踞的柯都,反而是整个兖州,对赵军接受程度最高的地方。 宋佩瑜与重奕在此停留半个月,终于等到青州王在三十万赵军的虎视眈眈下与咸阳达成共识。 青州王的归降比照梁王。 青州王封为赵国青王,赐咸阳梁王府旁边的宅子作为青王府。 半数青州军随青王前往咸阳,然后代替西梁军去西梁驻守五年。 余下的半数青州军虎符一分为二,分别在重奕和青王世子手中,青王世子及家眷可以在青王世子还没继承王位的时候留在青州。 此前最废口舌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