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45页 (第2/2页)
娱乐圈的看法,里面会混入阮渔,又或者问题里什么都没有,让路人自己发挥。 这半年来,卓颜将简单整理后的文字、音频、影像资料等定期传给束青,她团队里还专门有人带队负责此事。 好在幸不辱命,一切忙碌都有了结果。 束青:“阮渔的粉丝量一直在增加,我将她海内外所有的账号粉丝数字作了处理,剔除了重复、机器等,最后得到了这样的折线图。” 至于如何剔除,就是一个很麻烦的过程了。她还让雀寻去申请了沧兰洲官方政府的居民数据库支持,对于海外的也有着另一种算法。 虚假的上千万粉丝量中,活粉不少,但肯定达不到这几千万的繁花如锦,顶多占个一小半而已。 现在各大app对于民众的隐私侵权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束青去调取了官方数据,也跟几个合作的软件公司做了联合,得到了她想要的。 束青:“这些是抓取到的对阮渔的网络评论,当然,在这个过程里,过滤掉了通稿这类。” 卓颜团队的通稿、合作方的大批量宣传、水军等等真的不少,但好在这些都有迹可循,采用的措辞、行文习惯全都比较固定,特别是水军,最明显不过了。 另外,比较烦的还有虚假流量。 “做数据”、“打call”,这些明面上的流量数据开始反过来裹挟相关者,然后劣币驱逐良币,不愿意同流合污者被甩在后面,内卷以后,现如今的假数据膨胀率简直惊人。 束青:“卓颜那边跟人一起清理了一批虚假流量,那一段时间,数据方便的反馈就弱化了许多。” 她刚好也趁机与前后的时间段进行对比,使得自己这份报告里的内容更加真实。 从阮渔出道到第一次穿越,这个阶段里对阮渔的一些关注度是不太够的,束青丢失了不少数据,就算找技术人员去爬网络资料,困难度也挺高的。 她要求得太细碎了,互联网也太大了,数据量过于庞大,不啻于大海寻针。 最关键的是,时间已经过去了,想探索阮渔那时在线下的知名度、风向等,已经无法做到了。 所以束青还需要对这些作新的处理。 她当年毕业时候为了做数据处理,愁了三个多月,死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最后好不容易毕了业,闭着眼跟自己说就这样了凑合过吧还能不要毕业证书咋的? 虽然那个时候她同学都笑骂学神装逼,不给他们这些学渣活下去的勇气,束青的毕业论文写得极为漂亮。 但她不满意。 就像是这一次,束青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来论证一个自己突如其来的灵感假设。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