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是种田文中的极品_对象是种田文中的极品 第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对象是种田文中的极品 第2节 (第3/3页)

了!”

    “清儿你还小,就不要cao心这些大人的事情了,你爷奶还好生生的,大伯也还未成婚,分什么家!”

    他们又不是叶家亲子,养他们到这么大,到时候分家人家就算什么都不给他们分,也没人会说什么。再说了,邹氏是真把自己当做叶家人,从未想过要分家的。

    要她当家做主,她不行,她已然习惯的依赖着家中的长辈。

    “娘。”叶宛清并不怕她,在原主的记忆里,这个娘亲几乎是从来都不会对人发火的,对这个唯一的女儿也很是疼爱,因而叶宛清直接继续缠着她,想要说服邹氏:“可是女儿心疼你和爹爹嘛,你们天天干活,累的腰都直不起来,奶奶还对你们那般不好,稍有不对就骂娘你们出气,可对他自己的两个亲生孩子,他可从来没这般过,就连扫个地,那都不舍得小姑姑他们做。”

    “爹在农闲的时候还得去码头上找活干苦力,回来所有的钱都交到奶奶的手里,稍微少一点还被奶奶骂的狗血淋头。”

    “他的偏心都是有目共睹的,你们就是太老实了,去村里听听,谁人不背后议论他刻薄。”

    叶宛清吧啦吧啦说个不停,邹氏沉下了脸,“清儿,事情没有你说的那么糟糕,叶家的家产多,本来就可以过好日子,你奶疼亲生孩子也正常,你别一味的去钻牛角尖,这样对你身体也不好,这些都是我们当父母的事,你放心,娘绝对不会让你吃苦的,这些话以后就不要再提了吧,你吃完饭趁热把这碗药也喝了。”

    邹氏都不知道自己女儿居然对家里有这么多怨恨,她自己出生也并不好,家里穷的都快吃不起饭了,来到了叶家之后,否管活干的有多少,至少每顿都是能吃饱饭的。并且也是因着叶宛清还小,六岁大点的孩子,就算奚然看对方不顺眼,有心剥削,也做不到哪去。

    叶家养了一头牛,这年头牛可是个珍贵东西,这放牛的事,在叶宛清能干活后,主要就是交由她负责的,让一个成年劳力去放牛的话,显然就有点浪费了。

    而要让牛吃饱,差不多早上出去,到吃午饭的时候回来也就差不多了。

    奚然虽然也让她顺便割些草回来,但大体叶宛清每天还是得有半天时间在放牛上。

    这在邹氏看来,活也算不得重。

    丫头片子在村里不值钱,多少丫头都得天天干活呢。

    当然了,虽然如此,奚然这个恶毒奶奶几乎每天没少找茬骂叶宛清也就是了,这种天天没事就骂人,对小孩子态度十分恶劣的,在叶宛清这个穿越者看来,简直就是神经病,极品!可对邹氏这种能忍的人来说,习惯了就好,横竖奚然又没动手打人,她在家从小到大也是挨着骂长大的,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至于女儿说的,她和丈夫太苦了这话,确实是很苦。

    叶家的土地相当多,毕竟当年是要养四个孩子,其中两个要读书,那花销多贵啊,叶宛乐这个闺女养在村里,也跟大家小姐似的,花用同样不少。这么多的花费,主要就是靠家里的土地支撑着,本来叶家可以轻松点做个小地主,但为着供两个孩子读书,平日里根本都不会请人做工,嫌花钱贵。

    地里所有的活,都得靠他们自己干。

    邹氏累啊,家里最多的活就是她和丈夫叶老二干的,可她能怪谁?和丈夫一母同胞的大哥,叶老大在镇上读书,婆婆的亲儿子在镇上读书,这两不在家,都是不能干活的,叶宛乐是小姑子,她和人家叶宛乐年龄差许多岁,哪好意思跟个小姑娘计较。

    她自个的女儿之前还小,也没法干活呢。

    要是这家里叶老大和叶老三都成亲了,几个媳妇干的活不同,婆婆偏心其他儿媳妇,全家都闲着,就把她们两口子当畜生使劲使唤,她可能长期下来心里会有不甘。

    可问题就是,叶家目前就她一个儿媳妇,壮劳力就她和叶老二两口子,以及叶老头两口子。

    她总不能去指责公婆干活比她少吧,说出去都要被唾沫星子淹死。

    邹氏并不清楚,自己的婆婆是故意不找人干的,奚然难道不清楚那么多土地干活太累?请小工其实也花不了几个钱,可他就是不请小工。叶老头倒还好,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心里知道这么把养子当老黄牛使不太好,所以也会下力气干活,可奚然是个心疼自家老头子的,等到天热的时候,就会把叶老头喊回来。

    而邹氏两口子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大热的天顶着大太阳在地里干活,回来吃个饭又继续,之前他们甚至晒晕在地里,回来也没得个好脸色,还被骂是想偷懒、没用!

    叶老二去码头抗大包也是,这活重,可他们婆婆专程去了解了价格,叶老二是要按照最高的拿银子回来,也就是干最重最累,还不能歇的,回来银子全交,要是敢私藏,那是完全不行的,少一个子都要闹的天翻地覆。

    人家说话也好听,这钱是为了供叶老大读书,读书花银子,叶老二是叶老大的亲弟弟,就该帮着。

    叶老二也是个傻的,奚然说什么就是什么,甚至还觉得阿爹说的很对,大哥读书花钱,他苦点累点也没事,正好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对此,邹氏同样很赞同丈夫的心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