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_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 第17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 第177节 (第2/3页)

知的习惯,但那喜悦感可从未停过。

    那位接到第一手消息的领导便这么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汇报工作,而且还是把这放在了诸多工作最重要的位置,这自然便引发了首都的大领导们的关注。

    领导们对宁知星的印象之前还停留在“有所耳闻”的阶段,他们只是隐约记得有这么个上了科技大学少年班,在科研上卓有天赋的孩子。

    这一是因为宁知星所投入研究的几个大项目间隔时间有些长,二是因为宁知星真正能引发领导们重视的两个大项目,她大多负责地是前面的技术突破,到后面实装便交给了别人,比如那九轴加工中心,现在还没彻底实装,运用在军事的生产上面,领导们自然有些一叶障目了。

    可如今的情况不同,领导们先是被宁知星这刷出场给吓了一跳,再就是关注到了宁知星投入研究的行业。

    国际上半导体这十年来发展的速度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着实惊人,虽然国家已经安排着在外购买成品芯片,可也没完全放下对半导体所的投入。

    意识到宁知星可能改变国家在半导体行业上的落后之后,他们哪还能忘记这个孩子的名字?再一细问,好家伙,这宁知星何止是有天赋,简直是国家未来科研的领军人物候选人啊!

    再看看她的那些研究成果,大到机床,小到对蜂窝通话技术和无线技术的研究……可以说正在全方位地影响这个国家。

    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天才和一个已经在不断地输出科研成果的科学家,这两者的概念相似却又不同。

    发现宁知星重要性的领导们并没有以自己平日工作繁多作为推脱之词,迅速地反思了开放后对于科研的关注度不足,并且开始询问起了宁知星周围的情况。

    这一问,还真就问出了事情,在了解到之前那起间谍事件居然到现在还没个结尾的领导们当即就震怒了,这便立刻调了工作以来屡建奇功的首都安全部门副手来配合调查。

    对方来得急,今天报道正好就遇到了宁知星研究组搬迁,原先听说宁知星不愿意办搬迁仪式,他还觉得估计早上能很快和朱局长对接开展工作,却不想取消了仪式还有实验室搬迁,他便一直等到了现在。

    安局长之前在首都时就和朱局长有过不少合作,这算是他头一回看到朱局长这么不安。

    难道是……这位宁知星很难安排?

    他们负责的安全工作很多,之前也遇到过不少科学家对于自身的隐私很重视,又不喜欢身边跟着人,掌控欲足的偶尔还会同身边的人发脾气,可据安局长了解,宁知星应该是挺好相处的一个人。

    他在来之前同其他同仁交流过,现在负责宁知星安保工作的郑婧婧还是他以前在部队里带过的一个兵,他们对宁知星的夸赞可是从电话开始到电话结束就没停过,说缺点反倒是一个都数不出来。

    唯一抱怨的,就是说宁知星对她自己太“苛刻”,假装休息偷偷回家工作,可是身体没出问题,大家也不敢干涉。

    “你说什么?”朱局长艰难地抬头,看了眼安局长没懂他在说什么。

    “宁知星同志要求很多吗?我刚刚看了下你的本子和新实验大楼的布局,我想……这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吧?”

    他说得很克制了,事实上他觉得朱局长的关注有些“过了头”,就他早上来到现在,朱局长甚至还绕过去看了一圈大食堂的备菜,确认了下实验大楼今天的菜单。

    以安局长的角度,他实在不觉得这还有什么不足?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朱局长都这么关心了,怎么不去帮着搬迁呢?

    “不,你没搞懂。”朱局长一脸疲惫,“是宁知星同志要求得太少了,我能做的这些,哪算什么?”

    这句话有点耳熟,安局长想到了昨天郑婧婧说的话。

    难道说,这位宁研究员是什么都不说,摆着个脸色让人猜的类型吗?

    还是说宁研究员年纪比较小,在表达上略有欠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科学家加血气方刚青少年这个组合,确实有些难搞。

    正要继续说,安局长便听到了不远处逐渐靠近的喧哗,他下意识地回头,满脑袋的问号便飘了出来。

    来的这一群人他很熟悉,可是吧,眼前的这情况,他实在有些不敢相认。

    这浩浩荡荡来的一群人都是“开车”来的,他们开的并非轿车,也不是之前挺流行的挎子车,而是……三轮货车?

    前端是摩托车,后边则是被拉着的并不短的货车厢,用的是两个大轮支撑,开起来给人一种来势汹汹的感觉,轮子都带起了周边的灰尘。

    货车厢内,装着的是满满的东西,上面还坐着不少看上去上了年纪的教授,他们单手扶着车厢旁边的围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