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年代文中改造反派 第185节 (第2/3页)
太紧张了! 前几天还动不动就看着宁知星欲言又止,就差把你快回来刻在脸上的教授们现在充分展示了什么叫用完就丢。 想要加班赶工的他们甚至还有点想让宁知星快点走,这要是宁知星一直待着不走,他们哪能加班?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等宁知星一走,他们都合计好了,就连强身社那负责入门登记的学生他们都要想办法劝退。 某种程度上还“年轻”着的教授们表现得有点明显,把这一切放在眼里的宁知星暗自下了决定。 她默默地走出实验室到对面这几天已经无人来的休息室打通了哥哥的电话。 宁知星手里的这几台手机是从军方那要来的,她要的手机数量不多,军方便在上个月把手机都安排了过来,不过即便是她,能要到的也就这么三个,目前宁知星是给了自己、哥哥还有二叔。 这安排不是她偏心,主要是基于每个人的个人习惯,像是mama每天都要去办公室,比起特地拿一个笨重的手机,直接打固定电话还更方便。 “喂,阿星。” 接通电话的宁知中身边很安静,他早上没课,现在正在家里的书房赶稿。 他写的以周边人为原型的系列丛书早就已经在国内大火,现在出版市场的管理逐渐放松,市面上的书多了,可宁知中的那一套书,却总是能被放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 他的书不但在国内卖得好,在国外也是如此。 宁知中写的文章本来就是通俗和学术兼具的,阅读门槛低的同时,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读者看了也不会觉得太过妄想。 这部分主要得归功于宁知中身边的能人太多。 他有一整个学校、宁知星项目组的师生作为后盾,所有的稍微和科学沾边的问题,他都能从大家那得出个比较适合大众的结论。 像是什么民俗、风俗呢,母亲和奶奶掌握得就很多,母亲那还经常在饭桌上提供不少现实生活的悲欢离合故事让宁知中参考。 至于经营一类的问题,除了学院的理论派外,他身边还有二叔和小叔两个实践派。 …… 除了写作并存的普适性和专业性外,宁知中的作品能够在国外叫好叫座也有翻译的功劳,他自个儿语言能力就好得惊人,根本不需要求助其他人翻译,一下就跨过了二次翻译的难关,将自己的文章正确地传达了出去。 宁知中的这套书构建了他自己的小说宇宙,现在写出来的部分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虽然宁知中已经去载过了不少回信件,可合作的出版社还是被来自国内外网友的信件给堆满,那些信件拆开除却表达对宁知中的喜好外,那就是纸张里掩盖不了的“催稿”二字。 别说是读者们了,合作的出版社那也着急上火,他们三天两头就给宁知中又是写信又是打电话的,恨不得他就是个码字机器按一下能出一本书。 面对如此之多的催稿之声,宁知中完全不着急,就像是个熟练地咕咕精般抛出自己的理由。 宁知中能有什么错呢?他只不过是太忙了罢了。 要知道虽然常年在认真取材的路上,可宁知中能用于写作的时间并不多。 他既要上课、又要组织强身社活动、还要定期供稿发文,平日里还有类似之前的那种参会翻译、随行翻译活动……能够忙里偷闲写这么一章半章的就很不错了。 哥哥是这么说的,但最是了解哥哥的宁知星早早就勘破了事实的真相,她看出来了,哥哥早就不是从前那个勤奋触手怪了,他只是想摸鱼罢了! 宁知中的理由很多,可编辑们也不是白请的,一听说宁知中回科技大学,只等春节刚过,编辑们便带着礼物上了家门。 他们特别有技巧,也不明着催,就这么眼神哀怨地往宁知中那看了一眼接一眼,神情失落,赖着不走。 两方割据之下,宁知中从了,这不从春节半闭关到现在,已经交了一本半的稿子。 还真别说,宁知星偶尔看都哥哥在房间里赶稿的时候心里还有点小开心。 谁让哥哥当初就非得以他们为原型写这一套书呢?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