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1页 (第2/2页)
人恐怕不但不会出手帮助我这一儿一女,还会将徒旻剥皮拆骨,将两个孩子安身立命的本钱都吞吃入腹。” 许是想到了薛宝钗之父薛仁亭死亡之后,自己见到的种种怪象,薛秦氏原本对女儿找到了一门上好亲事感到高兴的心情也受到了影响,整个人都变得有些忧心忡忡。 傅里见状,不敢再问,便带着锦哥儿选择了告辞离开。 不久,傅里与锦哥儿便收拾好行李,走水路,回了京城。 以锦哥儿十二岁的年纪,能考中举人完全称得上“神童”了,傅里本以为回到京城之后,锦哥儿可能会受到不少sao扰,在路上甚至还想该用怎么的手段才能制止那些听到消息后前来道贺的人,谁知回到京城后,傅里却发现并无太多人关注锦哥儿考中举人之事。 傅里让人一打听,这才知道,原来京城还出了一个比锦哥儿年纪更小的举人 如今年仅十岁的贾宝玉,竟然也在几个月前回了金陵,并成功考中了举人。 虽然他的成绩不如锦哥儿一路夺得第一名这般惊人亮眼,但他的年纪却是最大的噱头。毕竟他比起锦哥儿还要小两岁呢,就算成绩不如锦哥儿好,也让人觉得他的年纪更加聪慧。 何况,锦哥儿与贾宝玉根本就不在同一个考场 因为竞争对手并不是同一批,所以在没有看到两人的答题试卷之前,若是将两人的考试名次放在一起比较,并以此断定谁的才学不如谁,反倒容易让人笑话。就比如,那等偏僻到连录取考生数目都达不到的地方考出来的第一名,与江南各省的第一名难道还会有人觉得含金量是一样的? 两人都是神童,锦哥儿年纪更大,所以受到的关注自然就少了。 当然,因为锦哥儿身份更高,其他人也不可能忽视他。只是定威侯府上上下下都与傅里想法一致,并不希望其他人来打搅锦哥儿复习,所以每位得到消息想要上门道贺的人都被人挡了回去。 反倒是贾家上下对这般热闹的景象相当高兴,并为此洋洋得意,仿佛吐尽了抄家之后萦绕在心头的所有郁气。自然,贾家对前来道贺之人的态度也更加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人自然更加捧着贾宝玉了。 一开始听到贾宝玉竟然在十岁的年纪就考中了举人,她还有些惊奇,但想到原著当中贾宝玉从小蹉跎自己天赋,并不在功课学业上浪费时间,却仍旧在贾家败落之后只复习一两年就考中了举人,乃至于进士,她就也觉得,贾宝玉能考中举人算不得什么奇怪的事儿了。 贾宝玉本来在读书上就有着相当惊人的天赋,只不过以前不愿意学而已。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