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何日请长缨 第188节 (第4/4页)
间,他居然已经当上临机集团的总经理了。这么年轻的大型国企总经理,在国内算是独一份吧。” “可不是吗!唐总那可真是一个神人呢!”樊彩虹颇有同感地附和道。 经管之明一提醒,她也想起唐子风与管之明的确是有过交集的。只是,她不知道在那次事情之后,唐子风还曾几次去南梧监狱看望过管之明,并动用了一些关系为管之明减刑。 管之明出狱后,唐子风曾与他联系,想聘他回来当生产技术顾问,只是管之明觉得自己是在厂里栽了跟头的人,再回来当个顾问,未免有些抬不起头来,所以婉拒了唐子风的邀请。 这一回,管之明回临河来投资建厂,有一半的原因便是受了唐子风的撺掇。唐子风给他打电话,介绍了高滩园区建设的思路之后,又说管之明有那么多的管理经验,不拿出来施展实在是太可惜了。 唐子风还说,国内机床产业即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这个机遇期大约会持续10年左右。如果错过这一次,未来恐怕再也不会有其他的机遇了。 管之明表面上说自己已经看破红尘,没有争强好胜之心了,实际上却是憋着一口气,想着要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他原本是一位风光无限的机床企业领导,只是一失足而成了阶下囚,老朋友们里对他幸灾乐祸的不在少数。 在监狱里的时候,管之明就动过一个念头,想出狱之后东山再起,给那些嘲笑过他的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他当然知道,想重回临一机去当厂长是不可能的,体制内容不下他这种人。他能够做的,要么是投奔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要么就是自己创业。 这几年,倒也有一些民营机床企业向他发出过邀请,请他去当分管生产的副总。但当管之明了解了这些企业的背景之后,便一一拒绝了。这些企业的规模太小,与临一机差着好几个级别。到这种企业里去当高管,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荣耀,甚至算是一种羞辱。 现在,机会来了。 临河市要建机床产业园,在全国进行招商,并给了各种优惠条件。管之明慧眼独具,在分析了形势之后,确定如果到园区去开一家专业配套企业,应当会有很好的发展。 要知道,许多中小机床企业根本不具备自我配套的能力,生产一台机床,倒有七八成的部件是要外购的,自己只是一个集成商而已。管之明的产品如果技术过硬,不愁找不到销路。 自己创业与投奔其他民营企业不同,投奔其他企业,他需要考虑一下对方的规模,规模小了未免不够风光,会被老友们嘲笑。但如果是自己创业,评价成功与否的标准就可以大为降低,一年能赚个一两百万,就足够在人前显摆了。 届时自己可以说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马马虎虎做点生意糊口即可。与老友一起吃饭的时候,面对着一群靠退休工资过日子的老头,自己能够拍出十几张大钞买单,面子自然就有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管之明找人凑了点钱,便回临河来了。 “老侯和老戚,我都打好了招呼,等我这边的企业一办起来,他们就会过来给我帮忙。有他们俩把关,我这个厂子的产品绝对是有竞争力的。”管之明向樊彩虹介绍说。 “原来是这样,难怪管厂长这么有信心了。”樊彩虹赞叹道。 管之明说的老侯和老戚,分别是原临一机铸造车间的退休工人侯振声和戚运福,在管之明当厂长的时候,这两位老工人便是铸造车间里的定海神针,技术是顶呱呱的。 管之明的长处在于生产管理,具体到技术细节,他是不如一线工人的。管之明决定要回来建厂之后,便开始联系临一机的老工人,以建立自己的技术班底。他与侯振声、戚运福这些人都有不错的关系,在许以高额的报酬之后,这两位便欣然答应出来加盟管之明的新企业,愿意“在管厂长手下发挥一些余热”。 临河市对高滩机床产业园区非常重视,在划出10000亩土地之后,非但迅速完成了三通一平,还建起了一批标准厂房,以便那些对厂房没有特殊要求的中小企业能够做到“拎包入住”。 管之明要建的铸造厂,规模不大,只要租两个车间,装上设备,就可以开始生产了。樊彩虹亲自陪着管之明去挑了一个好地段,签了租房协议,管之明的“兴临机床铸件公司”便红红火火地进入了筹建阶段。 与管之明有相同想法的临一机退休职工甚至在职职工并不在少数。临一机是一家实力雄厚的老牌机床企业,许多干部和职工手里都有一些绝活,如果自己办一家企业,专门为入住园区的中小型机床整机厂提供配套服务,无疑是一桩很好的生意。 “唐总,不行啊,光是这个月,我们临一机这边就已经有25个人提出辞职了,有一半是打算自己去园区开公司的,还有一半就是被人家拉去合伙的,一分钱都不用掏,直接拿三四成的干股,人家看中的就是他们手里的技术。” 集团总经理办公室里,临一机公司现任总经理顾佳成一脸沮丧地向唐子风报告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