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_何日请长缨 第22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何日请长缨 第229节 (第4/4页)

您放心,关于您的报酬方面……”

    “说报酬就没有意思了,我写文章从来都不是为了报酬,我是那种会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吗?”齐木登不满地斥道,没等何继安插嘴,他又大义凛然地补充了一句:“我如果想要赚钱,随便接个什么课题,十几万、几十万的费用也都有了,根本就不需要从你们企业那里不清不白地拿什么报酬吗?”

    “明白明白!”何继安何其聪明,一下子就听出了齐木登话里的暗示,他赶紧说道:“齐教授,刚才是我说错了,其实是我们染野公司想请齐教授为我们做一个企业竞争力评价的项目,经费嘛……,暂定为10万元,您看如何?”

    齐木登微微颔首,说道:“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评价,这倒是一个有意思的课题。经费多少无所谓,我就是觉得能够深入你们企业去实地研究一下,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要不,这件事咱们就先定下来,你们那边的文章,何经理可以先找人写个初稿,让我看看。如果我觉得可以,会送给几家财经媒体,他们对于我送去的稿子,一向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齐木登在这个问题上还真没有吹牛,几天后,国内一家小有名气的财经杂志上,便登出了他的署名文章,标题写得很艺术,叫做《谨防首台套变成手抬套》。

    在这篇文章里,齐木登首先勉为其难地肯定了国家刚刚出台的首台套促进政策,随即话锋一转,开始指责国内某些装备企业缺乏真正的创新,所谓的首台套,其实是“手抬套”,也就是抬手从别人那里拿来的东西,是没有灵魂的。

    顺便说一下,“手抬套”这种俏皮的谐音梗,显然是出自于齐木登之手,毕竟,这些文科教授平常就是靠玩这种梗来吸引眼球的。

    为了说明标题上的观点,文章举了某国有大型机床企业新推出的汽车用多工位机床的例子,指出该企业的产品大量模仿了一家外资企业的同类产品,虽说依据现有的法律,很难追究这家大型机床国企的侵权责任,但其作法却是严重伤害了市场规则,破坏了正常的商业竞争,后患无穷,云云。

    文章在陈述这个案例时,用了大量的机床术语,让广大吃瓜群众感到不明觉厉。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机床技术的,看到这些拗口的概念,大家便决定相信文章的结论了。

    何继安给齐木登送来的初稿,其实是直接点了临机的名字的,但齐木登毕竟是一个老江湖,知道不能把事情做得太过,所以在发稿之前亲自动手把临机的名字改成了“某大型机床国企”,避免了直接点名可能带来的麻烦。

    不过,时下国内企业造多工位汽车机床的只有临机一家,而且这件事最近也一直都在媒体上报道,大家一看就知道文章的所指了。

    “首台套政策是一本好经,但要防止被一些假和尚给念歪了。笔者认为,首台套政策的推行,应当慎之又慎,避免这个政策成为‘手抬套’设计的保护伞,这样既损害了下游厂商的利益,又会挫伤那些真正创新者的积极性……”

    在临机集团的总部会议室里,办公室副主任李佳念完齐木登文章上的最后一段话,放下了带着油墨香味的杂志。

    “这家伙疯了吧,凭什么就说咱们的设计是抄袭、模仿来的,他到底懂不懂机床设计啊!”分管生产的集团副总经理詹克勤愤愤地评论道。

    “这个齐木登是个经济学教授,他哪懂什么机床设计。”销售公司总经理韩伟昌说,“这篇文章,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当是染野的何继安那小子找人替他写的,文章里那些术语,也是何继安列上去的。这老东西当年也是搞工艺出身,还有点技术底子。”

    第475章 找到一个拒绝的理由

    “齐木登的这篇文章,影响很大,很多网站都进行了转发,在有些网络论坛上还被置顶了,跟帖的人非常多。”

    李佳向众人介绍着情况。她原来是临一机的厂报记者,被唐子风培养起来专门负责集团的舆情管理,现在已经很有经验了。临机集团的管理层大多数都是做技术或者搞生产出身,对于舆论宣传方面的事情完全是两眼一抹黑,所以这块业务便是由唐子风直接管理的。

    “跟帖的那些人,主要是什么观点?”张建阳向李佳问道。

    “支持齐木登和反对齐木登的都有,不过,总体看来,站在齐木登一边的人更多。很多人都觉得有关咱们集团的正面宣传不实,齐木登曝的料才是真相。”李佳说。

    “这些人怎么会这样,这不是是非不分吗?”集团副总工程师郭代辉恼道,“齐木登这篇文章里写的那些,都是牵强附会的,稍有点工业常识的人也不会相信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