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何日请长缨 第256节 (第1/4页)
大型水轮机的建造是世界难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型水轮机的部件过于庞大,寻常的机床完全无法完成加工任务。以三峡电站的70万千瓦机组来说,其中一个顶盖的重量就达到410吨,直径14米。如果加上加工时候用于支撑的部件,机床要承受的重量高达500吨,这远远超出了国内现有各型机床的加工极限。 国内各家大型机床企业都接到用于水电机组加工的重型、超重型机床的研制任务,相比一座水电站动辄上千亿的投资而言,一台机床几千万的研制经费实在算不上什么。而一旦掌握了这些重型、超重型机床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中国的机床技术水平又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临机同样接到了这样的任务,分配给临机的,是一台16米数控单柱移动立式铣车床和一台超重型数控双龙门移动式镗铣床。 于晓惠以临机集团副总工程师的身份,担任了这两台机床的总设计师。她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历时两年,先后解决了设计、生产、装配等环节的一系列困难,最终把两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设备交给了用户的手上。 随后,于晓惠又带着她的团队来到了施工现场,帮助解决水轮机部件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考虑到大型部件运输不便以及其他的一些问题,部件现场整体制造成为水电建设的一种新规范。水电建设现场的条件与工厂有所不同,厂房的工位布置和设备组合都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于晓惠凭着在82厂学到的系统工程技术,把现场管理得井井有条,生产效率比从前提高了三成以上,从而赢得了业主方和施工方的一致好评,也成为获得“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的唯一外来人员。 乌蒙水电站首台77万千瓦水轮机组转子吊装,是一个重要的技术节点。转子吊装成功后,国家几大部委联合在现场举行了庆祝仪式,于晓惠与其他获得突出贡献奖的人员一道,披红挂彩地上了主席台,接受了领导的嘉奖,随后便是蜂拥而上的记者们的采访。 由于模范们身边挤了太多的人,有些凑不上前的记者,便开始在会场上寻找其他的新闻点,作为报道花絮。也不知道是谁最先发现了坐在台下的苏化,于是便有十几个人涌上前来,请他以“家属”的身份发表几句感言。 苏化前来参加庆祝仪式,其实有些偶然。他原本是到西南这边来参加一个技术论坛的,论坛结束之后,他便顺路到工地来看望于晓惠,结果正赶上了庆祝仪式,于是也跟着来到会场,据说是专门来为老婆喊“666”的。 尽管两个人都已经不再是少年,苏化自己也已经进入国内富豪榜,是倍受媒体追捧的青年才俊,但他在于晓惠面前的舔狗属性丝毫也没有减退,这几年似乎还有一些强化的征兆。 于晓惠对于老公的这种呵护,嘴里满是不屑,心里却是颇为受用的。她带着苏化来到庆祝仪式现场,向别人只介绍说这是自己的爱人,同时享受着他人的恭维与祝福。记者们听说这位年轻貌美颇具传奇色彩的驻场女总工程师带着家属来了,一下子就嗅出了新闻点,于是便把苏化当成了采访的重点。 “于先生,过去人们总说,在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默默奉献的女人。于总工是一位成功的女士,在她的身后,也离不开你的默默奉献。请你谈谈,你是如何支持于总工成为一位成功女性的。” 一位记者把话筒一直杵到了苏化的鼻子底下,等着他曝出一些能够吸引眼球的猛料。 “于先生……”苏化满脸郁闷,劳资啥时候成了于先生了?想来记者也是有着惯性思维,张先生的夫人可以称为张太太,那么于女士的先生自然就叫于先生了。 “谢谢,我姓苏……”苏化解释道。 “哦哦,对不起对不起,苏先生,是我弄错了。不过,能不能请你回答一下我前面的问题。” “你前面是什么问题?” “就是……你是怎么支持于总工成为一位成功女性的。于总工今天获得的军功章上,是不是也有你的一半?” “这个嘛……,其实,晓惠的成功,完全得益于她自己。事实上,从我们认识到现在,一直都是她在帮助我,我对她的关心很少,这让我非常惭愧。”苏化极其低调地说道。 “苏先生太谦虚了。”另一位记者说,“苏先生,能不能请你介绍一下,你和于总工是如何认识的,你是她的大学同学吗?你也是研究机床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