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11) (第3/3页)
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的疗效评估。 鹿饮溪理解家属此时的焦躁,平静道:我帮您看一下。 她用简清的账号登录医生工作站,点开24床赵老太太的检验检查报告逐一查看。 江州附一医院前年上线了电子签名系统,病历文书全部电子化,所有诊疗流程实行闭环管理、无纸化管理,医生查房都不再拿着病历夹,而是直接随身携带iPad。 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这些常规的检验结果已经出来了,但胸部CT还没出结果,闭环管理这边显示已经到了上级医师审核这一环,最多鹿饮溪凭借个人经验判断道,最多再过1个小时就能出报告。 还要再等一个小时啊周老师紧盯着电脑屏幕,目光焦灼不安,那,现在能看出是检查结果是好还是坏吗? 鹿饮溪看见肿瘤标志物检验单里,CEA、CA125这两个指标有明显的升高,犹豫了会儿,摇了摇头:不能,要以影像学结果为准,医生看片子才能看出病灶是变大还是变小。 这些天晚上,老赵一直睡不好,一直头晕、呕吐我就怕,怕是不是瘤转移到别的地方了两年了坚持两年了我怕接下来,接下来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 鹿饮溪微微一愣。 印象中,面前的老人家向来是优雅体面的形象,话不多,不像赵老太太那样热情活泼,永远对人客客气气,平静地陪伴治疗,陪伴检查。 竟会有如此惊慌的一面。 鹿饮溪看向电脑屏幕,看见检查那一栏里,除了胸部CT,简清还开了脑部MRI的影像检查。 是在怀疑脑部转移吗? 肺癌脑转移是晚期肺癌患者的常见情况,典型表现是头晕、头痛、喷射性呕吐。 鹿饮溪不敢表露太多的情绪,安慰老人家:周老师,一切要等全部检查结果出来了才知道,赵老师体能状态很好,心态也很积极,我们要对她有信心。 谢谢你,我待会再过来周老师勉强笑了一笑,垂着头离开。 鹿饮溪目送她步履蹒跚离开。 癌症折磨的不仅是患者,还有一整个家庭,尤其是患者身边最亲密的人。 医院可以看见很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患难真情。 鹿饮溪想起自己曾去24床,练习问赵老太太的病史,结果被赵老太太拉着絮叨了好久的家长里短。 赵老太太说她自己是江州本地人,在邻市有一个二婚的丈夫和一个继子,生病以来,丈夫和继子从未来医院探望过,陪伴在身边只有几十年的老同事、老邻居周老师。所谓的爱情亲情,有时还不如一份真挚的邻里情谊。 她年轻时,父母长辈都在告诫她女人一定要结婚生子,这样老了生病了才有人陪、有保障。 殊不知,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 简清从胸外科会诊回来,坐电梯时遇到了同班同学,现在在儿科工作的医生。 两人打了个招呼,简清盯着她口袋,问:还有糖么? 儿科医生口袋里常年放着糖果哄小孩,她们是全院脾气最好、最温柔的医生脾气不好的要么转了行,要么被患者家属砍了。 有啊。儿科医生笑着抓出一把糖果,看不出来,你居然喜欢吃奶糖,这是不是小年轻经常说的反差萌?我们科多得很,喜欢吃就经常过来坐坐。 简清矜持地道谢。 她才不喜欢吃糖。 乳臭未干的小屁孩才喜欢吃糖。 回到办公室,简清点开赵老太太的脑部MRI检查结果,清晰地看见了颞部的病灶。 她组下的医生一起凑过来看:脑转移了? 简清沉默了会儿,嗯了一声,说:她跟了我两年了 空气有些沉默,谁都不愿看见这个结果。 踏进了肿瘤科,不仅患者有了心理预期,医生护士也有自知之明,这里很难有治愈,更多的时候,只能见证一个个患者的缓慢挣扎,见证一个个患者的离去。 张跃低头道:是啊,她在我们这里治了两年了,前天还说要给我介绍媳妇呢。 魏明明有些沮丧:唉,感觉我们谁都救不了 赵文倩给她指了指墙上的红色标语:看到没,有时去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这就是肿瘤科。 张跃:她家里人也够狠,一次都没来看过。 赵文倩:我妈还总催我结婚生小孩,说老了才有人养,啧,婚姻不见得就是避风港,不如跟朋友关系搞好点,关键时候说不定能捞我一把。 简清摇头:还不如多赚点钱。 抗风险能力只能自我给予,不能寄托在任何一段人情关系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