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第三种绝色(GL)_分卷(6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64) (第3/3页)

叫别放在心上?

    鹿饮溪揉着被弹疼的脑门,有意缓和矛盾,轻声解释:兰舟她不太了解医疗环境,你多担待。

    简清淡声问:为什么替她说好话?

    鹿饮溪细声细语解释:她不是什么坏人,只是不了解这个行业。今天陪我来看桑桑,是想资助她们一家,刚好褚宴也听说了这个情况,也打算拿一笔钱出来资助,就跟着一块来看看。我猜,是因为桑桑刚刚说了一句话,她代入共情了,反应才这么大。

    什么话?

    桑桑问我:她可不可以晚点死,她想多陪她mama几天。这话一问,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简清听了,沉默半晌,淡淡哦了一声:他们都是善人,我是坏心肠的恶人。

    这话难得带了点小情绪,鹿饮溪敏锐地捕捉到了,牵过她的手,捏了捏她的手心:是不是又受委屈了?

    肿瘤科是一个需要医生经常扮黑脸、传达坏消息的科室,也是一个经常接收负面情绪的科室,甚至会有专门的学者以肿瘤医护群体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这一群体的心理压力、抑郁症发病率、职业倦怠状况。

    简清没回答,鹿饮溪牵着她的手,絮絮叨叨安慰:才不是坏心肠的恶人,至少在我心中不是。你的态度是有点冷,不怎么会安慰人,也不喜欢和他们多接触多解释,但你都尽力去救治了,没有敷衍、没有推卸,作为医生,足够负责任。

    她和简清不一样,简清不会夸人,鹿饮溪很会夸人,还能举出详实的例子:而且,现在的你,也不算完全没有人文关怀啊,比如,赵老师生前,没有直系家属来办入院,很多医生是不敢收治的,你收治了她;还有她死后那些事,你本可以不掺和进去的,直接让那个王恩义去找周老师要回死亡证明,但你没有,你去蹚了那趟浑水,给自己揽了治疗以外的事。还有公园那回,你看见何小姐倒下,第一反应是站起来跑过去救人;还有你的学生,借着下课时间来找你问诊,你都会回答

    不管从前的简清如何,不管书中原本那个简清如何,现在她接触到的简清,改变了不少,只是不擅长用语言表达那些关怀,并非真正的冷血无情。

    她在这个世界,所做有限,无法改变某些结局,无法拯救那些性命,唯一改变的,只是简清身上的阴郁冰冷。

    她感受到了简清身上的温度。

    简清反握住鹿饮溪的手,嗯了一声,没再说什么。

    她不关心别人的评价,她只在乎鹿饮溪的看法。

    *

    桑桑转去了肿瘤三区的安宁病房。

    鹿饮溪拍摄闲暇时余,经常会去探望她。

    剧组的编剧安若素听说了这回事,以桑桑为原型,加了一段戏份,其中一段,让桑桑出镜饰演。

    鹿饮溪回去后,跟简清感慨说:等我以后不做演员了,就转行当纪录片导演,专门拍摄医疗纪录片,拍肿瘤病人,记录那些人的故事,让他们活在荧幕中。

    简清点了点她的额:还没拍几天戏,就想转行了。

    鹿饮溪笑了笑,抓住她的手指放手里牵着,在心里反驳说,不是几天,已经拍了几年了。

    简清忽然问她:影视作品的意义是什么?

    鹿饮溪想了想,回答说:应该和文字、绘画那些文艺作品一样,可能是一种视觉享受,可能是一种消遣放松,也可能是一种信息传递,讲述一段别人不曾拥有的经历,展示一段不曾拥有的感情。等到它放到公共平台上,就成了一个被解构、被凝视的对象,每个人有不尽相同的三观和阅历,不同的认知会对它做出不同的注解。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文艺作品浪漫的地方,它不像理科的题目,不像医学的报告,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一定要看到严谨的数据,对于文艺作品,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那些看法里糅合了他们的三观和阅历。很有趣,对不对?

    终日和枯燥的数据、报告打交道的简清想了想,点头,言简意赅道:嗯,有趣。

    鹿饮溪会关注许多医疗行业的信息,可以和简清聊医患、医保、肿瘤等任何医学话题,简清也学着吸收接纳影视行业的信息,让自己可以和她聊电影、聊戏剧。

    朝夕相处许久,两人丝毫不觉腻味,可以聊得热火朝天,也可以安静地共处一室,各做各事,偶尔抬头看一眼,确认彼此的存在。

    医院里,依旧是众生百态,有积极治疗的,也有延误病情的,有的人时日无多,有的人却在浪费生机。

    桑桑转进三区后,住进来了一个III期的肺癌病人,原本是II期的,可以手术治疗,但家属坚持不做手术,说爷爷就是因为做了手术才死的,坚持用自己拔的草药调理,结果耽误成了III期肺癌。

    早晨,简清查房时,家属又闹着要出院,说:我要带我的mama去趟西藏朝圣,净化一下心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