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第三种绝色(GL)_分卷(6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69) (第2/3页)

护士,安慰了几句,给了她几颗薄荷糖。

    她笑着道谢,晕乎乎地走出了献血屋,站在人行道上,有些茫然。

    简清走后,她的心中空荡荡的,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她看见马路上成百上千辆的出租车,依旧驶往同一个方向,其间混杂了些许私家车。

    路口有指挥交通的交警。

    她走过去询问:同志,你好,请问这些出租车都是去做什么?

    交警高声道:都是去接D市伤员的,小姑娘你快回家去,快下雨了!这边也马上要实施交通管制了!

    鹿饮溪点头道谢,走了几步,缓了缓身体,心中有了个目标。

    她启动车子,也加入到出租车队中。

    从市区驶向高速,一路上都能看见源源不断的出租车、救护车、警车,闪着应急灯,汇流成河,映亮了整条高速车道。

    路边值勤的交警,看着迎面而来的滚滚车流,站定,立正,向所有司机敬礼。

    雷声轰鸣,不多时,骤雨倾盆而下,远方天幕一片黢黑,时不时划过几道闪电。

    车灯光柱穿透颠沛的雨水,雨水打在车窗玻璃上,砸出一连串劈里啪啦的声响,鹿饮溪看着左右摇晃的雨刷,眉心紧蹙。

    大灾后的大雨,对灾区的人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简清要走的路,不会太顺畅。

    鹿饮溪语音呼唤手机的智能助手,打开手机的通讯工具,查看简清的头像。

    头像暗了下去。

    那边已经没有网络。

    鹿饮溪不敢拨打她的电话,怕影响到她的工作。

    或许,也已经打不通了。

    只好专心开车,随着车流,一同驶向D市。

    D市的震感比江州市强烈,不少房屋坍塌,有人被倒塌的建筑砸伤,血流不止;有人从高楼上跳下来,摔断了腿;有人被埋在废墟之下,等待挖崛。

    伤势过重,需要医疗设备支持的,送上了救护车,运往三甲医院;伤势较轻的,简单包扎止血,由出租车和私家车运送到离D市最近的医院。

    附属二院,省立医院,人民医院

    直到凌晨三点,第四趟接送伤员时,鹿饮溪才回到附一的医院。

    急诊科门口,照明灯全开,亮如白昼。

    门口站满了医生,车子一停,就有医生推车过来,小心翼翼将伤员抬入医院。

    后来推车不够用,医护人员直接上手背。

    来,小心。

    鹿饮溪认出来其中一个抬人的医生:明明!

    魏明明这才回过头,看清女司机的面庞,叫了一声:小鹿!

    你被调到急诊了?

    伤员太多了!急诊快崩溃了!人不够,年轻医生都被调过来了!

    匆匆说完这句话,魏明明无暇理会鹿饮溪,推着病人进急诊。

    一晚上不眠不休的长途驾驶,鹿饮溪疲倦得快要睁不开眼,她自知无力再去运送,怕疲劳驾驶出现意外,她把车开回马路对面的公寓,在地下停车场,累得趴在方向盘上,眯了十分钟左右,才回了一点神。她拖着疲倦的身子,上楼,倒在沙发上,挣扎地调好7点起床的闹钟,睡觉。

    *

    J市的机场全部关闭,只负责运送物资、军队、医疗队。

    震后第7个小时,晚上九点,附一的医疗队,抵达J市的机场,再从J市机场乘大巴出发,驶向J市到B县的国道。

    路上遇上一名姓吴的摄影师和一名姓张的电视台记者,拿着记者证,要和救援队一同前往B县城,张琴欣然同意。

    摄影师扛着摄影机,从车上开始拍摄记录画面。

    张记者对带队的书记和医务人员进行简单的采访。

    车外大雨滂沱,山路九转十八弯,左侧是滚滚江水,右侧是悬崖峭壁,路上余震不断。

    不断有岩石、树木、泥块从山上滚落,拍摄和采访被迫中断,所有人都在提心吊胆,摄影师用身体紧紧护住了机器。

    大巴车的司机看见峭壁冒出了白烟,连忙踩油门提速,车子迅速冲出这一路段。

    下一秒,泥土混着石块从山上轰隆隆滚下,盖过了汽车发动机的声响。

    司机惊魂未定:泥石流啊,差点把命搭在路上了!

    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灾后常见的次生灾害。

    众人回头望,山路已完全被堵住,莫不心有余悸。

    又驶了一段路,前方停着几辆绿色的军队物资车。

    道路被山体滑落的泥石堵住,车子开不进去。

    解放军告诉:半个山都塌下来了,路都裂开了,没办法开车过去,我们的人爬过去,坐冲锋舟过去。

    有几名解放军在余震中受伤。

    医疗队下车,给伤员救治包扎。

    还没进入核心震区,已有零星几个人民子弟兵,牺牲在驰援的路上。

    张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