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45) (第2/3页)
会要。 这要是买回去给几个奶奶们,还不被她们给责怪死。 几个奶奶都心性高傲,互相攀比,不论吃穿用度只管拣最好的。 秀兰心里如实想,面上却很客气地找理由推拒。 不瞒您说,这个月大娘、琴儿她们已将几位奶奶们的衣服都做好了。 大娘她们做的衣服,很得府里几位奶奶的赏识。 估计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到别家再去定做了。 你的衣服只能等下次再说吧。 秀兰也不管青凤是啥脸色不再理她,径直出了门。 青凤也看出秀兰是在敷衍她,而且她也听出秀兰挺护着徐慧芝一家,便阴阴地损了秀兰一句。 在我面前得瑟个啥劲? 以为到了大户人家就攀上高枝了,还不就是一个下等丫头的命。 还看不上我家的货,你自己一个穷苦的命,还假清高挑三拣四的,我呸。 青凤眼里露出阴狠的目光,直到有几个客人进来,她立马就跟变脸似的,马上换了个假惺惺的笑容迎了上去。 而鹅湾村会做绣活的妇人,一大半都跑去了青凤家里做活。 青凤在县里的铺子里管卖衣服的事,所以家里边妇人们做活的事全权交于周映秋管理。 周映秋原来从徐慧芝那里出来,还遭到她公公郑辉的责怪。 郑辉就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求何君答应儿媳妇进去做事,周映秋就该安安分分把自己的事做好。 别再生出其它不该有的念头。 而周映秋却一撅嘴,说要跟青凤合伙开制衣坊,说是不愿再去徐慧芝家里看别人的眼色,给别人打下手。 苏红开始听到周映秋要跟青凤搭伙,心里多少觉得有点不靠谱。 至少青凤那人就不太好惹,但听到周映秋说不愿再为徐慧芝一家打下手,要自立门户,开制衣坊,便觉得这的确是一条给自家长了脸,又能够赚钱的好法子。 还有她心里一直嫌弃何君,自己儿媳在他手下做事,心里多少有点不舒服。 因而苏红就站在自己儿媳周映秋的一边,很赞成她去开制衣坊,反而怪郑辉罗嗦,不知轻重。 郑辉被她俩这么一说便焉了吧叽,不吭声了。 于是周映秋异常的兴奋,天天在青凤家趾高气扬地指导这个,指导那个。 她也是个脑子简单的。 还是好不容易自己可以做半个主了,又觉得自己的刺绣本领在村里数一数二,不免有些得意洋洋。 等会儿说这个绣得不好,等会儿又说那个缝错了,还尽说这些妇人手脚不利索,活做得又慢。 因而这一来一去的,很多被周映秋说过的妇人心里对她都有意见了。 但大家都看在青凤给的工钱还比较高的情况下,都选择了沉默。 大家想得都很实在自己努力做活,做完了能赚到钱就是好,管那么多干啥? 便都不跟那周映秋一般见识。 自从很多妇人到青凤家做活以后,青凤为了避嫌,怕自家老头和儿子接触多了,这些妇人会被村里人说闲话。 便叫张承刚陪自己来了阳岗县铺子里卖衣服。 本想叫张茂昌也随自己来县里,但又怕家里有事需要支应着,再加上张茂昌并不太愿意去县里,他情愿在鹅湾村跟他那些无赖手下厮混着,青凤便由着他了。 但青凤还是怕张茂昌性子鲁莽起事端。 便跟张茂昌约法三章:白天有妇人在家做活时,一律不准他往家里去。 如果要送布料回去也不准跟那些妇人们有太多接触,不跟她们多说话,更不准打她们的主意。 青凤是再三交代了张茂昌,直到他点头同意才放下心去县里。 这日张茂昌从县里雇了辆马车,从那倒卖绸缎的人手上又买了一大批绸缎回来。 他让两个无赖手下直接拉到家门口,他自己则跟在马车后头。 他叫两个手下把绸缎搬进去,正瞅见周映秋走了出来。 平时周映秋在家里时根本也不太出门,因而张茂昌也不大认得她。 这会儿勐然一瞧,便觉得这周映秋颇有姿色,风情万种,别有一番风味。 他记起母亲曾说过,在家里这段时间主事的是郑辉的儿媳妇,叫周映秋的。 张茂昌估摸着这妇人就应该是周映秋。 便嬉皮笑脸地凑过去。 哟,敢问这位美人是是不是郑辉家的? 周映秋抬眼一瞧,见是个壮壮实实个不高的男子,又见他长的跟青凤有点像。 再一看他后面一马车的绸缎,便猜到他定是青凤的儿子张茂昌。 便点点头回道:是的,我是郑辉的儿媳,你是青凤的儿子吧?这是买了绸缎来了。 嘿嘿,是的,我特意从县里把绸缎送过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