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3页 (第2/2页)
,又环顾一圈脏乱的实验室,最后对着她的折叠床深深蹙眉:“你晚上就睡这里?只有你一个人太危险了。” “没关系的。”这点困难她都克服不了,还有什么脸做他的学生? 他没再说什么,顺手拿起一本满是油污的设备说明书,开始研究。 看情况,他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凌凌有些暗喜,俯身把床上的毯子铺平整,指着自己的床说:“杨老师,您坐吧。” “谢谢。”杨岚航也不客气,在她床上坐下,还指指他旁边的位置:“你也坐吧。” 凌凌有点局促地坐在床尾,和杨岚航这么近距离接触,她多少有些不安。 “杨老师,您怎么还没回去?”她问,“还在想研究方案吗?” “研究方案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我下周要去b市和相关设计部门沟通一下技术细节,需要把资料准备得充分些。” “这段时间,我看您日夜都在忙,您的身体能受得了吗?” “我在美国一直都是这样的,习惯了。” 习惯了。这一句最平淡的回答,其中包含了多少付出,多少挫折,多少迷茫,多少坚持,别人或许不懂,但凌凌是非常懂的。因为她曾经心血来潮查找过杨岚航在《sce》发表的文章,她认真读了一下午,只粗略知道他提出一种卫星防护材料的全新设计理论。他的理论中满满的都是繁冗的数学模型和公式,她读着都快疯了,可想而知他推演的过程有多么煎熬,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坚持过来的。“永远有多远”在失意时有她的陪伴,而杨岚航呢,他在一次次遭遇挫折时,可曾在挫折中几乎迷失了自己?可曾有人陪伴? 凌凌悄悄看一眼杨岚航的侧影,忽然发觉他和“永远有多远”很像,同样在美国读书,同样做科研,同意的优秀,也同样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唯一的不同:杨岚航选择了回国,而那个人留在了美国。 凌凌苦涩地笑了笑,每次想到那个人,心总会被甜蜜的苦涩填满。 杨岚航看看周围的环境,眉峰深锁:“这里的环境实在太差了。” “虽然没法和国外比,但在国内,t大的科研条件已经算好的了。” 杨岚航认真地看看她,脸上的赞赏毫不掩饰:“我刚回国时,觉得以t大的实验条件,想做出先进的成果太难了。现在我发现,比起实验条件,有你这样什么环境都能克服的学生更重要。” “我——”凌凌被夸得有点惭愧,不自觉换换姿势,“比我有上进心、能吃苦的学生多着呢,是您不知道。” “是啊,我只能看到你……”他说话时,墨色的瞳孔里满满都是她的影子,令这句看似平常的对白充满了内涵。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