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伎_官伎 第13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官伎 第135节 (第4/4页)

物奴可不能收...官伎馆里的姐妹收礼常有,可都是到了那份上。”

    “白相公还不知道奴是什么人,这就送礼,将来后悔了可怎么办?”说话的语气很软糯,让人觉得是个小女子在耍花枪调情。所以哪怕是被拒绝了,也一点儿不反感。饶是此时没有风月心思的白芳敏,都心情荡了荡。

    赵姓朋友也知道师小怜是聪明玲珑人,人知道了他们的来意,与此同时人家也不贪心——没有说要办什么事之前,她是不会收礼的。而说明了要办什么事,师小怜也会掂量着来。能办才办,而且事后事情真的成了,她才会收好处。

    这上面,师小怜的信誉很好,这也是姓赵的敢在白芳敏面前那么信誓旦旦的原因之一。

    眼下也是不得不说了,与师小怜又推拉了机会,然后才委婉地说明了来意。

    第171章 无何有(3)

    向师小怜坦诚了来意之后,师小怜并没有直接点头答应。只是道:“此事倒算不得难...原就是白相公的位置叫人抢了,如白相公这般考评中上,又是进士出身的文官,本就没道理在吏部挨等......”

    “只不过,原来那个位置怕是不成了,只能是与之差不多的位置......”

    这个事是明摆着的,原来那个位置已经被大佬搞走了——白芳敏得那个位置是已经板上钉钉的事,这种情况下被抢走,只能说明对方气焰很不一般。相比起和这样的大人物对上,还不如另寻出路来的简单。

    白芳敏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连忙摆手道:“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在下也知道这个道理。不求别的,一养家小吏就足矣了...在下也是有了家小了,实在不能在吏部一直候补,这才厚颜来相求娘子相助。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才知道世事艰难呐!”

    后面那些话说起来是半真半假,或许白芳敏真有这样的感慨,但里面更多的是场面话。

    师小怜点点头:“白相公言重了...白相公能体谅就好。”

    想了想,师小怜又道:“如此,白相公先家去,奴家这几日先与几位能说的上话的大人探探口风...事情总得有些影子才能办。不然的话,岂不是要让白相公面上不好看?”

    求人办事总是要放低身段的,虽然白芳敏心里也有这个准备,但真正去做的时候肯定还是很难。师小怜这里说这个话,其实就是将前期准备工作包揽了。等到白芳敏再出场的时候,面对的都是有意向,甚至已经决定答应的人,情况自然好得多。

    师小怜就是这样的人,帮人办事,要么不帮,一旦帮忙就会帮的妥妥当当,一点儿没有求人的难堪。按照她的说法,既然是让人欠人情,那就得欠的彻底,欠的心甘情愿。只是一个居中拉纤之人而已,将姿态放得太高就太可笑了。

    白芳敏与友人自然是千恩万谢,还拿出了准备好的礼物。而师小怜将这礼物婉拒了:“也不是奴家清高,只是事情未成,哪有收下礼物的道理呢?这原本就是行院里的规矩。”

    其实行院里这方面的规矩也很松散就是了,真正大头的好处一般都是事成之后才有的,事前收的只是一份‘小礼物’,算是定金吧。但也有事先就会把好处收足的,只不过一般这样做的都是特别擅长这类事,真能八面玲珑的主儿。她们成功率高,信誉好,旁人也愿意先给钱,再办事。

    而且这也有性格原因,像师小怜,也很擅长中间牵线,八面玲珑放在她身上不算虚言。但她还是坚持按‘规矩’来...她平日里在行院里都是温婉体贴那一挂的,姐妹就算不认可她的温柔良善,至少认她是个‘老好人’吧。哪怕这是装的,装这么多年也是真的了,而一个这样的人,一般也是循规蹈矩,不会做那些出头的人的。

    “什么行院规矩,我等只知天下做事的规矩不是这样。”友人却是放下礼物,代替白芳敏道:“大师娘子你是知道我的,我是个商人...便是经商做买卖,事先也是要下定钱的。”

    白芳敏在旁也道:“娘子便收下罢,别当这是什么贵重物件...实在心里过意不去,就也别当这是给娘子的好处,只当这是一位知音赠送的礼物,略表心意之物。”

    话说到这里,也只能收下了。师小怜笑着点点头,亲自送了两人出院门。

    之后她就让会写字的小厮记下了这件事——她如今要协助红妃馆里撷芳园,每天很忙,要做的事情很多,所以馆中另拨了一些人手给她。她现在让做公事的人替她排日程有点儿公器私用的意思,但官伎馆里也不讲究这些,左右师小怜也没耽误正事。

    “此事记下,别过两日忘了做了。”师小怜叮嘱了一声。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红妃可是撷芳园的都知,而红妃又是个不管事的,所以很多都知的实际事务是由她来做的。这固然占据了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同时也让她分享了都知的权力。

    而权力可是个好东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