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76) (第3/3页)
那时候,秦厚德不是威严孤独的天子,谢延不是声名煊赫的将军,而徐一辛也不是权倾朝野的丞相。 那是他们最干净也是最快乐的时候。 回忆中谢延的身影消失在拐角处,秦厚德也回到了现实。 他垂眸看向谢昭年轻又熟悉的眉眼,恍惚间竟觉得自己又看到了记忆里的少年谢延,眼眸不自觉柔和下来:至少在曾经一段时间,你父亲和徐一辛的关系是好的。 那么后来呢? 谢昭忍住了自己几乎是要脱口而出的问题。 他最后只是说:谢谢圣上解惑。 丞相的事情似乎就此揭过了。 窦舜后来知道了何方的奏折和谢昭的觐见,无可奈何地把两人叫到面前好好训了一通:那可是丞相,而不是什么随随便便的小官小吏。 何方梗着脖子哼哼两声,脸上没有半丝悔过:丞相怎么了?难不成律令说了丞相不准弹劾? 窦大人这一次看上去过于严肃。谢昭从何大人身后探出头来,他眨了眨眼睛,无声表明自己和何大人立场统一。 窦舜看着面前的一老一少,气着气着自己先忍不住先笑了。 他笑:罢罢罢,总归现在御史大夫是我,摊上你们两人,合该我多费几分心力。 何方有些不满窦舜的话,嘀咕道:我都这么大把年纪的人了,怎么在窦大人口中好似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他身旁的两人默契地忽略了他的话。 谢昭站直身子,眉眼飞扬,欢呼道:多谢窦大人不再追究我以后再弹劾谁,一定会和您先打声招呼。 在场三人都知道这话八成是要作废的。 于是窦大人和何大人在今日第一次统一战线,不信任地看着谢昭,嘴巴撇了撇。谢昭对上两人的目光,有些心虚地摸了摸后脑勺,干巴巴笑了一声,从屋内仓皇逃跑。 秋日的风吹落御史台第一片染黄的树叶之时,太子终于养好了伤,重归朝堂。 成王派人刺杀的说法甚嚣尘上,可太子却表现得十分信任自己的弟弟:这只是传言,希望大家不要以讹传讹。 当然没人觉得成王真是无辜的。 许多京城百姓的看法是:哪怕成王不是这次刺杀太子的真凶,可这不代表他是个好人,与太子相比,成王的人品简直被比到了尘埃中。 虽然不敢当众说,但大家心中已经达成了共识:相较成王,无疑太子更适合成为大峪的下一任皇帝,若是成王那样的人当了皇帝,他们还怎么过日子呀? 精明的大臣都在观望秦厚德的决断,想要看秦厚德会怎么对待成王。 让大家失望的是,秦厚德既没有责罚成王,也没有解了成王的禁令,依旧让成王在府中进行反省。 对此,在府里面的成王恶狠狠地砸了屋子里所有的东西,憋屈道:愚民!愚民!这些愚不可及的蠢货! 而万旭只是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等到成王砸完了所有的东西,这才淡声提醒:圣上显然还是信任您的。在这时若是您跑出去做了什么事,这才是如了对方的意。 成王喘了口粗气,满是红血丝的双眼看向万旭:本王现在该怎么做,万大人? 万旭瞧见成王眼下的青黑和胡子拉碴的脸,掩藏好自己眼中的嫌恶,撇开眼。 他掸了掸衣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垂眸轻声道:请王爷等待,等待那个一击毙命的机会。 还好有万旭在身边他还有万旭。 成王这样想着,庆幸地笑了笑。 自鸣鼓进宫为林铮等人澄清后,在十月望朝的这一个清晨,谢昭久违地再次成为了满朝文武的焦点。 只不过这一次并非是谢昭又弹劾了谁。 相反,这一次是由于谢昭被人举荐了。 而举荐谢昭的人,是将近一年都与群臣保持距离的太子殿下。 众人视线所及之处,温文尔雅的太子站在殿中,眉眼低垂,恭谨温顺地说道:谢大人自去岁开春进入御史台以来端重循良、勤勤恳恳,实乃御史楷模。况且,谢大人乃难得一见的连中三元者,文采之出众,满朝有目共睹。 在满殿的静寂中,他前倾身子,提出自己的建议:父皇何不把谢大人升至侍郎,让谢大人在六部加以磨炼,将来也能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对于太子今日这一番话,所有的官员都暗自猜测:谢大人深受圣上宠爱,难不成太子想拉拢谢大人?其实哪怕不因由圣上的缘故,单就谢大人本身而言,他也是值得太子拉拢的。 谢家不出没本事的人,这点全天下都知道。 所有人都在等着秦厚德顺着太子的话给谢昭加官进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