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GL)_分卷(2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26) (第2/3页)

礼部多年,还从未见过有人能得到长公主的推荐。

    礼部侍郎看着卷子上齐整的字迹,句式工整严谨,这个人是不是在刻意隐瞒什么?

    是不是隐瞒,总要排序的,公主推荐的人,这咱们该如何排?高了,又显得太过刻意,低了又怕得罪长公主。官员忧心道。

    将他排到前十最后一位,崔挹将试卷放下,剩下的就交给皇太后殿下钦点。

    官员大悟,称赞道:侍郎高明。

    作者有话要说:  高宗殿试时张九龄高中是旧唐书的记载(但是别的记载里,张那个时候好像还没出生。)也可能是我理解有误。

    正式场合称陛下,皇帝亲近的人还可以称他为郎,正式场合自称朕,平常多用我、吾(所有人皆通用的自称)

    皇室内部称呼与寻常人家无异,正式场合和大臣同称。

    第32章 避锋芒

    最后一试考完,贡举人悉数出宫,与前两日相比,最后一日出来的人脸上则是满怀信心的春风得意之姿。

    从大殿内走出,王瑾晨站在殿庭回首望着气势恢宏的洛城殿,今后又该如何全身而退呢

    王贤弟!王瑾晨被人从身后突然拍了一下,下意识的缩了身子,贤弟望着大殿,是要拿殿试的头名吗?

    阿兄说笑了,瑾晨怎能拿得了头名。

    越州官学里就数你最用功,连前使君李尚书都称赞你的文章写的好,咱们越州可不缺才子,放在京城也差不到哪儿去,况且,同州的举人左右瞧了一圈凑近王瑾晨用胳膊肘轻轻推了推道:况且你不是有长公主推荐吗。

    王瑾晨瞪着眼珠子侧头,不喜反忧的喃喃自语道:这件事传的这么快么?旋即又回想起了那日在酒楼与长公主的见面,看来这局,我是无论如何都跑不开了。

    举人眯眼笑道:这次的主考官里有几个相公可都做过公主的老师,到时候你中了进士做了大官,可要记得你的同乡。

    王瑾晨合起袖子微微点头,一定一定。

    等待了许久的小环将一匹棕色的骏马牵到王瑾晨跟前,郎君,我猜您肯定会留到最后,所以我前两日都没有来。

    是是是,就数你最最聪慧。

    小环牵着马停下,绕到王瑾晨跟前叉手弓腰道:那小奴先恭贺郎君喜登龙门。

    还未放榜,道什么喜。

    郎君自幼学儒,经文诗书倒背如流,帖文自然是小菜一碟,至于杂文与策文,对于郎君来说也肯定不是难题。

    策文我没有认真写。王瑾晨握着缰绳道。

    小环差异的扭过头,不明所以道:为何?郎君可是等了足足一年之久好不容易盼来了机会。

    我有长公主的推荐定然不会落选,若我策文再次提名他们一定会将我排在最前头。

    前头还不好么?若被皇太后看重就不用到吏部复试了。

    我当然想越早做官越好,可是王瑾晨心里突然担忧了起来,适才连同乡举人都知道自己是受了太平公主的举荐,外面的风声定然也传进了宫,传到了那位耳中,树大招风,我不能太过招摇,否则日后一定麻烦不断。

    临上阳宫的洛水边,一匹黑色的马正低头吃啃食着岸边的野草,婢女站在马旁侧头注视着从宫城南门口出来的贡士,姑娘,贡士们都出来了,不过好像没有他们说的有上万人之多。

    三试皆定去留,前两试便要送走不少人,否则进士科又怎会成为最难考的常科呢?

    奴好像看到王公子了他竟然也留到了最后一试。婢女眼里似在惋惜。

    名流推荐,还是国朝最为尊荣的长公主,便是白卷也能留到最后吧。

    没有想到长公主竟然会赏识他。婢女有些不可思议道。

    分数评定下来之后,十位主考官将前十名考生的卷子进呈皇太后,臣等叩见皇太后殿下。

    皇太后转过身子正坐道:今年的进士如何?

    及第者远超往年,足有数百人之多。紫袍官员回道。

    好,好,辛苦诸卿了。

    殿下,这是臣等商议评定出来的进士科前十贡士,请殿下御览。

    内官将十份卷子转呈至皇太后的桌案前,让吾瞧瞧青年才俊们的策文。

    几个官员相视一眼后礼部侍郎崔挹躬身缓缓走上前,殿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