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GL)_分卷(3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37) (第3/3页)

职,他凭什么?难道就凭一个进士出身与家世?

    武承嗣故作含糊,殿下的心思,我等做臣子的哪里知晓。

    他如今任何职?僧人低头问道。

    司刑寺主簿。武承嗣回道。

    这是个什么官?

    一个从七品的小官,掌管印签,及省署钞目、句检稽失,官员抵罪与雪免以及殿负的立簿。

    才从七品...僧人瞧着自己坐下的骏马,我还以为是多大的官呢。

    武承嗣将马牵到端门前,又亲自扶僧人下马,国公慢些。

    僧人下马后拍了拍武承嗣的肩膀,我会在太后跟前替你说好话的,放心吧。

    多谢国公提携。武承嗣笑道。

    咚咚咚!

    随着鼓声响起,街道上的行人逐渐减少,王瑾晨望着天色已经赶不回家中了,只得骑马回了司刑寺所在的坊内回了官署。

    刚入官署,便听到了里面的哀讯,听说了吗,温国公苏良嗣被殿下召见赦免了罪行,刚回到家中就暴亡了。

    王瑾晨一个时辰前还将自己的衣物脱下给了苏良嗣御寒,前脚刚离宫,后脚便听见了老臣的离世的消息,王瑾晨抓着一名府史的手腕问道:温国公亡故了?

    府史见公服颜色,便恭敬的回道:朝廷刚来的消息,温国公回家之后突然犯病,太医前去诊治,不到半个时辰就驾鹤西去了,说是因为年事已高,又受到攀诬惊惧而亡,朝廷的邸报已经下来了,皇太后殿下旨辍朝三日,在观风门替温国公举哀。

    王瑾晨垂下手,消息的来的过于突然,明明素未相识,只是因为自己刚上任而接手了这桩案子的立簿。

    载初元年三月,特进、同凤阁鸾台三品苏良嗣薨逝家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益州大都督。

    作者有话要说: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翻译:我不能改变心志去投合世俗啊,自然会愁苦下去并穷困到老。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出自《楚辞九章怀沙》翻译:把白的变成了黑的啊,把上面的颠倒成了下面的;凤凰困在笼子里啊,鸡鸭却在外面飞翔跳舞。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出自《楚辞九歌国殇》翻译:佩带着长剑啊拿着强弓,身首分离了啊心也难以改变。

    第47章 宣德郎

    两个时辰前

    王瑾晨从司刑寺离开后,程仁正的下属躬身道:未至旬休,就这样让王主薄离开,若上面有案子交代下来出现了稽失...且胡少卿刚回官署,若被他知晓,恐怕要降渎职之罪。

    他这个新任的官员都不怕,你怕什么,胡少卿向来执法严明,我与他同级也不好管教,若出了岔子,让少卿管教管教挫挫他的锐气也好。

    那簿子上究竟写了什么,皇太后殿下竟然单独召见他?

    程仁正眼睛一眯,抬手捋着胡须道:撼动根基的树干。

    从他被召见到回来,中间用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看着脸色好像不是很好...

    程仁正冷哼道:他虽仗着圣眷正隆的长公主,但终究不过一介无实权的妇人,竟然胆大到敢改案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程主簿,宫内来人了。司刑寺府史飞奔入文房。

    程仁正从坐上覆起,宫里的人?

    是内侍省的内府局令。

    司刑寺官署的庭院里身穿青袍的内臣拿着一张敕命左右瞧了瞧,旋即问道:胡少卿,王主簿呢?

    胡元礼便侧头朝府史吩咐,去文房将所有人唤来。

    胡少卿,程仁正从立簿的文房中匆匆赶来,旋即抵在胡元礼耳侧嘀咕了一阵子。

    只见绯袍脸色大变,岂有此理,刚上任第一日就如此懈怠,我司刑寺焉能留此等人。

    胡少卿可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内府局令用着带有山西口音的官话问道。

    王瑾晨不在,府史说他刚不久前有事出去了,内府令此次前来?

    咱家是来宣达皇太后殿下敕命的,王主簿不在也没关系,随后从跟随的小内官手中接过卷起的宣纸,展开念道:敕,经审查,特进、同凤阁鸾台三品苏良嗣与流人韦方质结怨已深,今遭攀诬而未能更止是为刑部失职之罪,今司刑寺句检稽失而及时更止,释苏良嗣无罪,特赐司刑寺御酒一樽,蜡烛一箱,进司刑主簿王瑾晨为宣德郎,制书如右,符到奉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