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53) (第2/3页)
,往长安方向走,本官有些事要办。 车夫听后连忙勒住缰绳,调头改往正西方向,鸾台录事不解道:适才都不见王评事的家眷送行,可是在长安么? 家眷?王瑾晨望着朝阳照射的官道,笑道:对,是家眷,也是我最在意的人。 翌日 咚咚咚!天刚破晓,一道白光划破黑暗,城门发出沉重的声响,等候在城门口的商人挑着一日的生计进入长安城东市。 高耸的城楼上悬挂着大周的旗帜,一行人途径东市,刚开张的早餐店最为热闹,伙计来来回回送着热粥与小菜,车轮压着紧实的细沙在一家饼店停下,店家,将你们店所有胡饼拿上来。 哎哟,官人,您一人要这么多吗?妇人抬起脑袋见是穿公服的官家赶忙从灶台走出。 鸾台录事指了指身后,我们有几十号人,吃不完也要当做干粮带走,老板娘只管上,钱管够。 好嘞,官人稍等。 几个武吏跳下马,领头的武将将腰间蹀躞金带上的横刀取下,极为关心的问道:录事就给王评事吃这个吗? 哎呀,我都忘了问王评事喜欢吃什么了。鸾台录事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我听闻王评事出身琅琊王氏,是江南人。 鸾台录事扭头问道:店家,你们家除了胡饼可还有些什么? 有的有的,这做生意哪能光卖饼呢,有馎饦、胡麻粥,还有烧酒与煎茶... 这咱也是第一次与王评事共事,不知喜好。 我适才瞧见王评事骑着马往朱雀街方向去了,用不用我骑马追过去问问? 哪能让崔将军亲自去呢,而且评事刚交代了不许跟随,还是等他回来再问吧,这一路交谈下来,他应不是来俊臣那等不好伺候之人。 热闹的大街上奔腾着一匹快马,马上坐着一个唇红齿白的红衣少年,腰间的金色革带尤为耀眼,引得两侧行人驻足议论。 这是谁家的公子,如此年轻便做了高官。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当是哪位宰相的郎君或是宗室吧。 临近冬日,朱雀街畅通无阻的寒风奇冷无比,呼气时还能瞧见明显的白雾,亲仁坊没有见到想见的人,王瑾晨便骑马独自一人来到了朱雀大街旁的崇业坊。 洪亮的钟声从道观里传来,王瑾晨跳下马将马随意的拴在玄都观大门前着急的入了内,深秋的道观中只剩满地孤寂,后殿中发黄的银杏叶被秋风带往三清殿前,像迷失了方向的蝴蝶一样乱窜。 王瑾晨抓到一个坤道,顺了几口气急问道:道长今日是否见到一个穿素衣的年轻女子入内? 坤道没有回她的话,只将一片刚好飞过来的银杏叶接住交到王瑾晨手中。 多谢。 作者有话要说: 纳言:门下省侍中,光宅年间改为纳言,为门下省的长官。 官人:唐朝称做官的人。 树德:宰相史务滋的字。 第68章 崔郎将 泛黄的银杏被风吹落在地,年轻女子抬手将一片干枯的叶子从绯袍的肩上拂去,枯叶落地,但是白皙的手依旧停留在红色上不肯离去。 你怎么过来了?萧婉吟轻轻抚摸着她的肩颈,神都离长安也不算近,司刑寺没有事么? 王瑾晨摇着头将人揽入怀中,轻声喃喃道:想你了。 萧婉吟揽上她的脖子对视着她的眼睛,洞察道:说吧,又有什么事? 王瑾晨轻轻皱起眉头想将视线挪开,看着我,别想糊弄过去,见她支支吾吾,你不说我也能打听到。 陛下登基,隐忧四方,便下诏派了宰相分开巡查诸道。 所以呢? 陛下下旨,让我去陇右道,我这次是路过长安的。王瑾晨如实道。 安西都护府还是塞北? 安西。 萧婉吟听后突然心颤,安西碎叶城距此数千里,是西域地界,途径大漠,如今是冬日,风沙且不说,那一带盗匪横行多年来为朝廷所不能止。 陇右道幅员辽阔,陛下极为重视,能派我去,我确实意外,有惊喜也有隐忧,王瑾晨抬手轻轻抚着萧婉吟因担忧而皱起的眉头,喜的是我若能顺利安抚民心归朝,陛下先前答应我一诺便该要兑现了,到时候我便请旨赐婚,但忧的是我不知道要何时才能回来,从长安快马至碎叶当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