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102) (第3/3页)
墙角窃听,随后便将李昭德与苏味道二人的态度与反应如实转告皇帝。 皇帝闻之却没有感到丝毫意外,李昭德虽有才能,然其忠的却不是朕也不是大周,他忠的,是大周的前身,李唐。 内史出身世家,又是明镜擢第的才子,读书人嘛,骨子里难免有些傲气。高延福随之替其解释道。 若不能效忠,这文人风骨于朕又有何用。皇帝摇头道。 高延福又顺势吹风,比起内史直言无惧的性子,苏相与娄相倒是有些相像,不骄不躁。 娄师德是自谦,至于苏味道...皇帝背起双手,走到屏风前抬头仰望,若有所思道:处事模棱两可,则说明为人圆滑,君明,则臣明,君王昏庸,他也不会直言劝谏的,若说治国,朝廷是需要李昭德这样的人才,但是朕... 长寿三年,三月初 右卫军营 鄂国公,三军已经清点完。 薛怀义穿着一身戎装,一本正经的望着军帐中的沙盘,圣旨下达了好些日子,至即将拔营他也没有见到诏书里所提及的二人,李昭德与苏味道呢?他们不是圣人委派给我的长史与司马吗。 副将叉手回道:出征日期尚未到,长史与司马身兼宰相之职,此时恐怕... 什么宰相!薛怀义脸色大变,他们二人不过是此次行军的参军而已,突厥犯我灵州,大军出征在即,去将长史与司马叫来商议军务。 副将不敢得罪薛怀义,只得叉手应道:喏。 此时的李昭德为出征做准备才将朝政与国事转交给其他几位宰相,又让家中妾室早早备好了行囊。 副将快马加鞭进宫,恰好碰见从大内出来的御史中丞来俊臣。 二人本无相交,来俊臣瞧见后停下步子,盯着看了好一会儿后提步追上前去,右卫中郎将怎走得如此急切? 来中丞。中郎将止步,朝来俊臣极客气的拱了拱手,奉大将军之命前去叫长史与司马到军营商议。 长史与司马?来俊臣故作疑惑。 右卫中郎将便解释道:哦,是内史李昭德与同平章事苏味道两位相公。 中郎将跟随鄂国公,应当知道内史与国公的过节,且内史身为权臣,此次出征却只作为从军的长史,屈尊于人,尚未出征,李相又怎能甘愿受人指使呢。 来俊臣的话右卫中郎将并非不懂,来中丞,此事本将并非不知,然鄂国公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 来俊臣点点头,李相公与鄂国公本就不和,若是一块商议指不定闹出什么不愉快,届时你这个传信人也要跟着一同倒霉。 右卫中郎将听出了来俊臣话中的意思,遂上前,还请中丞指点。 一刻钟后 都堂 相公,右卫中郎将求见。堂吏入内道。 右卫中郎将?李昭德放下手中事务,有事吗? 在一旁的苏味道听到右卫二字便提醒道:李公,鄂国公如今身兼右卫大将军一职,右卫中郎将突然造访都堂,恐是国公之意。 苏味道提醒之后李昭德便当即道:不见,差人打发了吧。 这...报信的堂吏有些不知所措,就这样回绝中郎将吗? 李公,苏味道起身走到李昭德身侧,薛怀义毕竟是此次代北的行军大总管,他差人来访,李公还是见上一面吧,若他闹到圣人哪儿就不好收拾了。 李昭德想了一会儿,皱眉不悦道:让他进来。 右卫中郎将进入都堂,正座上的内史李昭德拉沉着一张老脸不动声色,只有苏味道起身相迎。 见过二位相公。 吴将军此次来?苏味道开口问道。 中郎将走上前,鄂国公有令,出征在即,请长史与司马速到军营商议事宜,陛下既然命二位相公担任长史与司马成为鄂国公的幕僚,可见器重,还请二位尽心辅佐。 苏味道本想说什么,半眯着双眼的李昭德突然开口,鄂国公有令,哪个鄂国公? 右卫大将军、柱国、鄂国公薛怀义。右卫中郎将解释道,国朝如今授此封号的国公除了右卫大将军,还有能谁呢? 老夫只知道宰相只辅佐君王,乃天子左膀右臂,一个国公而已,同为臣子,也敢让一国之相辅佐?李昭德的态度极为傲慢,毫不遮掩道:至于成为幕僚,他薛怀义也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