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107) (第3/3页)
是来俊臣如今还遭到贬谪,便抬手毫不客气的拦道:皇宫重地,州府小官无诏不得入。 还没等来俊臣说话便有一个衣上饰凤池的紫袍从宫内走出,神采奕然,从青袍身侧略过时连看都不看一眼就将其无视。 李相。 见过李相。 面对监门卫的行礼也只是点头示意,毫无一点谦虚之态。 不久前,延载元年五月,皇帝下旨修改公服,以袍纹定品级,在朝臣三品以上的官员公服上饰袍纹,文官饰飞禽,武官则饰猛兽,诸王饰以盘石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对雁。 来俊臣直起腰身,背对着大步向前准备上马车的宰相沉声道:李相以为将下官贬出神都,流放王弘义,自己就能一手遮天了么? 内史李昭德突然止步,站定后回头瞧了一眼,这不是殿中丞么,小心驶得万年船,怎么中丞也会栽跟头? 来俊臣回头,眼里没有丝毫恨意,依然是那张jian笑里藏刀的脸,李相还是多担忧担忧自己,真以为圣人什么都不知道吗? 本相行的端坐的正,倒是你们这些小人早就该受到惩治了,此次只将你贬出京城实是便宜了你。李昭德轻斥道。 望着满眼怒火,掌权以来一直打压酷吏的宰相,来俊臣笑道:李内史放心,来,不会亡于君前。 李昭德并未被这恐吓之言吓到,哼,老夫倒要看看,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神通。说罢甩手离去。 几日后,铜铁相继运送至洛阳,冬官征召民夫完毕,天枢开始动工修建,端门前至三桥被禁卫封锁,只留一条可供马车经过的过道。 太初宫 圣人,凤阁舍人逢弘敏求见。内臣通报的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大殿中。 让他进来。 喏。 哒哒哒哒,红袍迈着稳健的小碎步躬身上前,凤阁舍人逢弘敏,叩见陛下。 起身吧。皇帝正低头看着手里的史书,自委任李昭德为相后除却军国大事,那些忧心繁琐的小事较之前便少了许多,这也令皇帝十分满意李昭德。 逢弘敏觐见,皇帝以为是地方百姓因为修建天枢而有意见,秋官与将作监来奏,铜铁不够遂拆用了农具,农乃国本,朕已命有司去处理了,地方有所动静了? 陛下让臣盯着地方百姓以及州官的奏报,让臣不必经宰相而伏阙陛下,说罢,逢弘敏抬起头将手中拿的两卷文书呈上,长上果毅都尉郑注上疏,状奏内史李昭德专权。 皇帝皱起眉头,前几日丘愔才上疏当着朕的面痛骂了李昭德一番,若真如他所言,怎不见其他几位宰相有意见? 陛下,邓注写有一篇《石论》,还请陛下御览。逢弘敏继续奏道,李昭德专权,宰相皆惧,纷纷附和,军国大事皆先报鸾台内史,而内史却数次知瞒不报,独揽朝政,石论所言,句句为真,望陛下明断。 高延福取之将其展开,数千言的论展开后足有人之高,皇帝沉默了许久后挥了挥手,此事朕知晓了,卿先回去吧。 皇帝只匆匆瞧了一眼便让高延福收起,待臣子离去后又问道:李昭德为相几年了? 回圣人,已两年有余。 两年内就让满朝文武都憎恶,也算是他的本事了。皇帝淡然道,他是耿直,却非纯良,他有雄心,亦有私心,果真比不上娄师德,不懂进退,有能而无德,不宜任用太久。 去,去将凤阁侍郎李峤唤来拟旨。 喏。 第144章 甜于心头 延载元年,内史李昭德独揽朝政,恃宠专权,群臣皆惧,引皇帝憎恶,坐罪贬为南宾县尉。 景行坊 萧婉吟归家之后,外面大肆议论皇帝赐婚秋官侍郎一事,萧至崇作为兄长并没有追问meimei缘由,而是欣喜的与即将结为亲家的王氏提着贺礼节日往来。 不久后秋官侍郎王瑾晨升迁将作监,按制,三品官员门前可立门戟十二,萧家还特意备了厚礼由主君萧至崇亲自登门恭贺,短短数日之间便全然忘了从前的刁难。 婢女端来一盘玉露团,将其放置在几案上,姑娘归家后已有好几月不曾出门了。婢女望着正在摘抄经文的女子,今儿家主又去了将作监的府上,如今婚事就只差了请期与亲迎,圣人的赐婚,王作监好像并不着急,这纳征都已过去了近一月。 姑娘,外面风声极大,茶肆里的议论婢女语塞,因为萧婉吟才新婚丧夫,如今二婚再嫁高官,且是皇帝赐婚,虽为继室,可也难免落人口舌,外面多是议论克夫,替大周的御前红人所担忧前程以及运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