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认为爹太抢戏_过继的闹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过继的闹剧 (第2/3页)

一考虑也同意了:延平郡王萧令德有一大特点——欺软怕硬,前头你抽了他,他立马就抱头趴地听你的话。所以萧令德后来在徐莹面前非常之乖巧。

    既然长信大长公主能想到,十九郎和二十一郎自然也能想到,他们两个家里也有几个伶俐的孩子,这都是要留着光大自家门楣的,否则儿子出息了,却不管你叫爹了,就跟那倒霉催的十八哥似的,你说坑爹不坑爹?相反,平庸一点的孩子,将来闯不出一片天地来,就要挨饿受苦——如今皇家也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拿到高爵了——过继给到周王名下,一下子就是郡王了。

    主意都打得挺好,只不过十九郎找的是卫王,二十一郎选择拜访郑靖业。

    卫王对于他十九侄子的想法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说:“且看看,还要看周王太妃怎么说。”他也打不了这个包票。

    郑靖业可没有卫王那样好糊弄,听了二十一郎的意思,面色不变,依旧是笑吟吟地,说出来的话就比较耐人寻味了:“周王嗣子,未来之郡王,也要良质美材方可。”

    说来惭愧,已经坑了老皇帝选定的继承人,又间接趁乱坑了诸王好几把,以至于坑死了好几个人,这个老狐狸心软了一回,想起苗妃被坑得惨,又想起老皇帝生前最后的日子里最心疼的其实还是这个小儿子,便不肯让人轻易糊弄了苗妃。

    二十一郎的段数比郑靖业差得太多,被说中心事,背上生汗,含糊着竟不敢撒谎说他要把个呆儿子弄去给弟弟当嗣子。郑靖业看着二十一郎的背影,心说就你这样的也敢出来算计人?对手是谁都不清楚呢!

    郑琰一听说周王死了,她心里咯噔一声,就派人盯住了杞国公府,接着就把消息传给了郑靖业。父女俩一番密谈,具体谈了什么,外人并不知情,只知道谈话过后,两人周围的气场都舒缓了不少。

    走门路的当然不止会走一处,李幼嘉、韦知勉那里,这几家也活动了。萧复礼生父那里,则是由王妃出面,在卫王、宜和、庆林等处也活动了一番。

    ——————————————倒叙回来——————————————

    卫王跟他皇帝哥对于女人的品味截然不同,卫王喜欢解语花,对于苗妃这样的“泼辣货”着实欣赏不来,头疼地道:“你愿意,还得看人家父母愿意不愿意,不能你说这孩子好就要抱去养,没这个道理啊。”

    十九郎已火速避韦知勉一孙入王府,又许诺,如果事情成了,则再辟韦知勉另一庶孙入王府,给一出身。韦知勉家族人口只比郑靖业多不比郑靖业少,儿孙们的仕途也够他愁的。故而韦知勉也跟着附和:“正是此理,既不可令周王殿下身后凄凉,更不能强夺人子。不若各退一步,如何?”

    徐莹当即同意:“咱们定一个好孩子,也好跟人家细声细语地商量,否则把人家儿子都叫过来看完了又打发回去,虽然是太妃的晚辈,也显得不把孩子们当回事儿了。”演技不太好地掐指算了算,故意略过了十八郎家里的人,又胡乱点评一番,最后提议了萧令德的儿子,盛赞这孩子懂事儿。

    卫王一想,咦?完全想不起来这是谁——孙子辈儿太多了。韦知勉固然不同意,力荐十九郎之子,卫王还是没印象。李幼嘉则受二十一郎所托,为其张目,独郑靖业不开口。

    徐莹对小辈们倒是比较熟悉,把韦知勉和李幼嘉所荐之人都给批了一回:“呆呆木木的,书也读不好,话也说不全的,不顶用。身子也不好,不若十郎之子,已经有十一岁了,好养活。”

    韦知勉与李幼嘉更毒,直接攻击萧令德,这货全身都是破绽,没有一年没惹祸,随手捡两条都够使的,这两位是朝堂打嘴仗打出来的,绝对口上无德:“生父若此,耳濡目染十余年,谁敢保证品性,到时候算到周王名下,别让逝者蒙羞!欺负死人不会说话吗?”

    吵得那叫一个热闹!给个亲王立嗣,竟比当初选小皇帝还纠结。

    人人都要算计周王的死,由不得苗妃不炸毛!她死了儿子,正在伤心中,已经有人盘算着她儿子的遗产了,这教人如何能忍?所谓同性相斥,苗妃先掐徐莹:“果然十郎的儿子好,太后当初怎么不过继了去?”看一眼萧复礼,“当初圣人并不在候选之列,太后一眼就没相中十郎家的儿子,这才又找补的圣人。”

    从来只有徐莹噎人,没有别人噎她,现在被苗氏这么一堵,殿中老男人们人人觉得畅快。

    周王太妃一辈子也只在老皇帝那里吃了口大亏,亏么,吃一次就够了,这回谁也别想再算计她儿子!然而她儿子又需要一个摔盆捧灵的来办丧事,这事儿她还得求着人家,这问题就来了。

    僵持不下之下,苗氏对郑靖业道:“首相为何一言不发?当初圣人对相公何等信任,如今他的儿子去了,你不为他儿子说点什么吗?”妄图激起一个政客的良心神马的,本身就是一个天真的想法。

    郑靖业却好像被感动了:“立嗣事大,不如缓行,眼下请吴王子权充孝子,大事过后,再定不迟。”吴王妃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