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反派身边醒来后 [快穿] 第234节 (第2/3页)
就见刚刚从外归来,出现在院中的老仆福伯脚步一顿,迅速低头都掩不住满脸的痛心疾首,瞟向谢乘云的目光,就好比在看一个被美色误国的昏君。 谢乘云恍若未见,继续道:“今日是上京七大武馆会武的日子,我收了请柬,将去观战。你在如今的面容上稍作易容,与我同去。” 行走江湖的初战,谢乘云便是白龙榜第三十七,如今六年过去,他出手的次数虽极少,但却仍攀升到了第十三。 以这样的白龙榜排名,谢乘云足以作为声名显赫的大侠,与那些江湖名宿一同观战指点一些含神境的比武盛事了。 楚云声左右无事,便点头应了,拿起双刀,放入匣内空置的刀鞘内,然后将其分别悬于左右腰侧。 交待完兵器与出门之事,两人于院中用过清淡早饭,又各自运功打坐一阵,方稍稍收拾,骑马前往上京西城的崇和武馆。 上京作为大夏朝的国都,不可谓不繁华,不可谓不热闹。 谢家作为拥有三名半步游仙的一流世家,祖地在并州长宁,堪称把持长宁的一方巨擘。位于上京的大宅,也地处贵不可言的东城,周围出入皆是达官显贵,定丹强者如云。 而这种显贵出没之地,道路便会分外宽广。 东城南北各有两条主干长街,宽逾五十丈,街道两侧店铺若要互通讲话,都需大声呼喊,方能听到。 两侧摊贩密密麻麻,来往行人数以千百计,随意走动间,却仍能容下数辆马车并驾齐驱,一队轻骑奔驰而过。 由闹中取静的宅院,行到人声鼎沸的街道,便能见上京风貌,国都的傲然大气与中原的恢弘壮丽,尽汇于此。 而出了东城,进入西城地界,便少见衣锦的权贵公子,入目大都是一身劲装的武者,或佩剑,或负刀,气血旺盛,神采奕奕。街头巷陌,一家又一家武馆林立拥挤,旌旗飘飞。 曾有江湖闲汉无聊之际,一一数过上京西城的武馆,竟得出大大小小共有三百五十八间这个结果,实在令人震撼。 上京崇武之风,也可见一斑。 而在这样的氛围中,如七大武馆切磋会武这类事,实在是不少见。 楚云声与谢乘云抵达崇和武馆的演武场时,四周高台都已挤满了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男女老少皆有。 高台下,七家武馆已经到达,互相对视,气势相争,还未开始比试,气氛便已是一派龙虎激昂。 除武馆之人外,这场会武也对广大武林人士开放,凡年龄在三十岁以内的含神境都可参加,所以场内也有许多跃跃欲试之人。 演武场的边缘,于一圈高台的正前方另起了一方台子,其上摆着八张太师椅,并着小桌与点心茶水。 此时这八张椅子上已坐了五人,其中三人年纪颇大,应当是上京含神境的名宿强者,或是半步定丹。 这种含神境比武,真正的定丹强者不会来参与,含神定丹两重天,定丹境看含神境便如小儿学步,是提不起什么兴致观战或指点的。 而另外两人,则和谢乘云年纪相仿,一人面孔方正,持折扇,作儒雅书生打扮,一人长发披散,着黑色劲装,背一柄重剑,都是气势不凡。 “白龙榜第十八,‘玉扇探花’方文敏,天下四观之首太易道宫嫡传。第二十一,‘剑断沧澜’厉明,名门大派蜀山剑派弟子。” 谢乘云言简意赅地低声说着,带楚云声下马走向高台。 “谢兄!” 见谢乘云到来,高台上五人尽皆站起,方文敏与谢乘云是熟识好友,摇着扇子,便面露笑容道:“听柴老说起此次会武请了你来,我尚还有些不信。上月你还身在苗疆,剑斩南壶道三大苗寨寨主,眨眼却已回了上京。” “若我去战,少不得以伤换伤,要休养许多时日,你倒好,一路赶回了上京,还有心思来观战武事,真是比不得。” 谢乘云与几人一一见礼,笑道:“方兄此言可折煞我了,你又不是不知,我之功法,更擅群战。” “莫站着劳累,坐,都坐。” 一名半步定丹的宿老指着椅子,含笑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