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40) (第2/3页)
任何人探视,除了大夫治疗之外,其他健康的人不能见他,病人用过的东西都要烧掉,若有条件,或者感染的人不多,最好将感染者也尽可能分开安排,不要让他们在一起,免得观察不出病情起色。 那大夫呢? 沈北道:不可与病人直接接触,戴面罩,若要接触病人,接触完之后,沐浴用烈酒擦拭裸露出来的地方,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萧长平沉思片刻:你说的很有道理,此事本王明日会上个奏疏,呈交给皇上。 沈北颔首,而后不由打了个哈欠,这儿到底没什么娱乐,明明午睡过,可是沈北还是觉得无聊到有点儿困了。 外头天色已经很暗,沈北揉了揉眼眶,看了一眼萧长平:王爷今日在这儿住下吗? 萧长平那目光落在沈北的唇上,他眸色暗了暗:本王还要将此事整理之后,写好奏折,王君若乏了,早些休息。 他站起来,要走了,似乎又想起什么:王君若是要用银钱,可以直接去账房提,不拘多少。 沈北这会儿颇有一种给人丢了张黑卡,对方告诉他随便刷,刷多少都可以的感觉。 他眨巴眼睛的功夫,萧长平已经出去了。 他出去,竹柳便进来了。 沈北道:沐浴更衣,我要睡了。 之后两天,沈北没什么事情,倒是府上忙忙碌碌的,正是先前竹柳说过的,侧君要在先帝忌日这天在府上请法师做法事,按照规矩,先帝忌日,是要由皇孙贵族去太庙跪拜的,跪拜诵经或者抄写经书等等,一日之后还要茹素三日,不过今年情况特殊,前朝事情多。 洛北涝灾迫在眉睫,底下一堆事情要处理,皇帝已经发话此事从简,因此不相关官员到太庙为先帝诵经,相关的官员则不用去了。 比如萧长平,他手边有事就不用去了,其他王爷没事儿自然是要去的。 而后便是太君了,太君身为先帝的遗孀,自然也是要给先帝诵经的。 再有就是各个王君,正儿八经上了玉牒的王君,那都是先帝的儿媳妇当然也是要去的,他们这些王君等去了太庙之后,是在一个地方的。 按照身份地位,入太庙也分为三六九等。 太君便在先帝的遗像前诵经,而王君们则是在侧室,品级高的大臣排在品级低的大臣前头。 王府上做什么法事与沈北自然是无关,到了当天,按照宫中规矩,沈北换上忌辰才穿的一身素色衣裳,坐上了去太庙的马车。 沈北到的不早不晚,萧长平不在,他一个人,当然也有引路的宫侍带着他入太庙。 入了太庙之后,先入净室焚香,意为去除身上浊气,而后再进入侧殿。 如今一个也就三个王君,一个平西王君沈北,一个镇北王君君怡,还有一位,先前在宫宴的时候十分低调,就跟他家夫君景王一样,没什么存在感,景王王君据说姓舒,至于叫什么,沈北还真不知道,只称一声舒氏。 三人前后脚到了侧殿,这种场合,自然也不会相互打招呼,殿中还有其他和尚已经在念经,沈北一道,便有和尚引着他到一个案前,交给沈北一支笔。 王君请为先帝抄写经文。 沈北看其他二人也在抄写,他缓缓跪坐下来,接了那笔,而后便开始抄写。 屋中香烟袅袅,有三个和尚对着沈北三人念经,而沈北三人则一直不停的在抄写经书,这一抄,就是一上午,直到了中午时候,钟声响起,才能稍作休息。 沈北纵然这段时间泡药浴身体好多了,也颇有点儿受不了。 跪坐的双腿疼不说,写毛笔字,手腕都酸的很。 但看三人中,只有一个君怡看不出什么异样,那位景王君舒氏,也是暗自揉着自己的腿。 钟声响起之后,那三个和尚引着沈北三人入了另外一处偏殿,一进去,便见太君已经在了。 太君的视线在沈北三人中一扫,这处偏殿,除了沈北三人,还有萧长陵,萧长策,萧长安,至于皇帝与萧长平倒是不在。 太君没有多话,视线也不曾往沈北这儿飘过来,淡淡道:人齐了,用膳吧。 这顿饭吃的当然也是沉默无比,没有人说话,吃了之后便又回到之前抄经的地方。 一样没什么交集,一直持续到了黄昏。 天色将暗,即便是和尚,可不可能与三位王君相处,直到这三位和尚出去了。 沈北停了笔,那边君怡也停了笔,舒氏先开的口:按照规矩,今夜,我们是不能睡的,眼下虽是黄昏,一会儿,也不能用晚膳,忌辰当天,只能吃一顿,而且需得守夜,直到明日清晨,这忌辰的事儿才算是结束。 沈北事先知道这规矩,如今舒氏再说一遍,应该是怕他不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