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带球跑后,我吃软饭吃撑了 第26节 (第3/4页)
可怜小鹰的羽翼才刚满,还完全不会飞呢,在老鹰动作下,更是惊得‘吱吱喳喳’就是好一阵乱叫,一双小翅膀更是拍打得厉害,小小的爪子就这么堪堪勾在悬崖边上,看着就感觉摇摇欲坠、十分惊险,但它还努力地学着老鹰张大了翅膀,视线注视着前方,准备在一双爪子脱离悬崖的那一刻,振翅学飞! 前方,是一望无际的穷天,也是这羽翼刚满的小鹰,即将要踏上的‘崭新’征途! 这是大自然的新生,另一种生命意义上的新生!!它代表着不仅仅是逢生,更是一种征途、一种未来! 而这种新生力量,就是从那在悬崖边上战战巍巍、猛力扑腾着的小鹰身体里传出来的!!像是这样的一个玉雕作品,想要让人不喜欢,实在是太难了,只觉得在看了一眼后,便想再多看一眼,想再细细地,近距离的欣赏那只极具力量的小鹰!! 就这么看着,终于有人怎么都忍不住了,而最快破功的人不是别的,正正就是直播间里那些观众,终是忍耐不住在直播间里直刷着: 【抗议!节目组的镜头能拉近一点吗?!我很喜欢这鹰雕作品,想再走近一点来看啊!!节目组爸爸们,能大发慈悲帮我们将镜头拉近一点吗?!】 【拉近一点,拉近一点啊,我想再看清楚一点,拉近一点来看啊!!】 可以说,要是这些观众在拍摄现场,估计早就直接大步大步地走到展台面前观察去了,但同样破功了忍不住的,还有现场的那些玉雕师评委们。 这不是因为他们都还算是小名名气的玉雕师嘛,多多少少有点偶像包袱,不太好意思第一个走上展台上去,好像这样就会显得他们格外不淡定似的,都在相互怂恿隔壁同伴快上,等对方上去了,有了打头阵的人,他们才有那个啥,借口上去呢,你这么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的。 反倒是经常参加活动的年轻玉雕师张恒生,偶像包袱没那么重,就是他是年纪最小的那个,前辈们都不开口,他就有点不太好先开口,但忍了好一会儿,见着老前辈们都一个个死要面子,不愿做出头鸟的那个,张恒生便忍了忍,在也忍不住了,就拿起了桌上的麦克风,率先朝张导请求道了。 “那个,张导,我这会儿能到展台上去看看吗?我想看看更多的细节吗?因为就杨承志大师所说的那样,这玉雕作品无疑是参考了孙一飞的粗雕法,但从我这个角度看来,这玉雕作品却是一点都不粗,反而是有很多细节,所以我想上去细看一下。” “当然没问题,张老师你请。” 有了之前的经验,张导对于玉雕师评委要求拉近镜头,上前细看什么的,便已经不奇怪了。毕竟都是专业的玉雕师评委,先要从细节处探出雕工一二也并不奇怪。 于是,张导便直接点点头,将位置让开来,让张恒生上场来了。 见此,张恒生也就不客气了,就这么快步走上了展台,先是绕着玉雕作品转了一圈,将总体看了一遍,再走近细细看起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来了。 虽说从玩游戏的那天来看,张恒生便已预料到唐小晏的雕工应该很不错,但他却没想到竟是如此不错,几乎每一刀都是恰到好处,多一分就会杂乱,少一分就会少了细节。 别的先不说,就单单说唐小晏参考孙一飞的那个粗雕手法吧,还没靠近之前,张恒生还以为只有身后的那只老鹰用了这种粗雕手法,因为老鹰后背炸起的羽毛、鹰头、鹰爪,包括腾飞离地的鹰身等等,都用了这种粗雕技法,不仅将老鹰的凶悍和枭雄感雕刻出来,还将悬崖上正面迎击强风的感觉给雕刻出来了。 但用上这种技法的,并不单单只是在那只老鹰身上,就连在羽翼刚满的小鹰身上,也用上了同样的技法,可雕刻出来的感觉却又和老鹰不太一样,在小鹰羽毛上下的刻刀,要相对圆润一点、温柔一点,显出了几分羽毛还没怎么长好的绒毛感,可这刻刀顺着刻刀了尾巴和翅膀尖时,却又一下子变得锐利、锋利起来,仿佛正准备迎着强风出击。 一种技法,却分别在两只不同的鹰上雕刻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这还真是太有意思了。 说实话,同样的一种技法,被不同的玉雕师使用,或者是同一玉雕师雕刻不同的题材时,会给人不同的感觉也并不奇怪,但像是唐小晏这样的,在同一个玉雕作品上使用,还使用得完全不突兀,一刚一柔相互呼应,相当的和谐,还精妙地让这鹰给‘活’起来了,又怎么不能有意思的。 而且说到刚柔相互呼应,张恒生细细再看,却发现并没那么简单。 小鹰的还没完全长齐绒毛的柔软,被羽毛尖迎风的锐利和刚给提亮了,而老鹰呢,看着像是大面积用了刚硬感的粗雕法,刻得格外凶悍、英勇,但在细节处,确实用了十分柔和的精细雕刻。 比如说胸前相对柔软的羽毛,又比如说,在展开的鹰翅下,靠近根部细细羽毛的刻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