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122) (第2/3页)
,但这本应令他震动不安的事情此时却远不能触动他的心神,因为他已经完全被另一件事摄住了。 这是什么?他低喃着问道,并没有指望得到回答,他只是太过震撼,以至于无法不脱口问出。 但神明却回答了他:这是地脉之势,也是社土之力。 白衣乌发的神明在以足步为大地串脊,却好像犹有余闲。 大地之神名为社土。天柱山是大地的通天之脉,与地脊相连。十二万年前,天柱山折,大地断了三分之一。社土将最后的力量为天地凝聚出镇压大地的地脊。 但她已经因天柱山折大地断裂而受到了重创,拼却最后的力量也未能完成。地脊之气一半凝在大青山脉中,另一半凝在点苍山中。 在神明的悠悠讲述中,他们踏到了大青山脉之首,只差一步就可以定下地脊。 那是一座高昂的山峰,奇俊雄壮。在尽染山林的霞光里,神明的衣摆与乌发轻轻拂动。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社土本可不必消亡。神明说道,这是她的道。 他背对着山脉,没有人能看清他的神色。 而金六山已经忍不住泪流满面。他也是地神,他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社土之力中那静默的厚德。他从没有过比这一刻更深地明悟了什么是天地之神。 天地之神,享天地之德位,承天地之责担。 社土本不必耗尽最后的力量,但这是她的选择,亦是她的道。 涉州城,匍匐的笔灵吐出一个名字: 长阳。 大青山首之峰,神明踏出最后一步。 大地之脊彻底贯通,大青山脉中忽穿出一声浑厚地长鸣。地脊之鸣贯彻天地,天地间的联系更加坚实。 无数被惊动的目光投向此处。淮水深处、点苍山中、青丘涂山、闵地炎君圣所、九层天上神庭大殷王宫之中,一个头戴冠冕的人忽然抬头,身形一动正要前去,面前却忽然出现了一个自在圆满的神女将他拦住。 以吾之名,长阳立在地脊之巅,面前浩浩大日光辉遍及,吾所立足之地,便为通天之脉。 第112章 地脊已定,通天之脉亦立。大殷这条勉强象征着上方的通天之脉的势也就散去了。 这两条最重要的地脉已定,四方之脉便不再重要。无论此前浑沌对地脉做了多少布置、持续了多少年,如今都已经失效了。 但殷天子对此却并无失落不甘之类的情绪,那本来就只是一步闲手而已。想要得到社土之力,大青山脉和点苍山中存在的地脊之势缺一不可,点苍山中的地脊有奉传庚横看护,这两个物灵不算什么,可他们背后有着炎君的目光。大青山脉中的地脊之势浑沌虽然可得,但假如被他谋夺掌控了去,炎君必然会亲自看护起点苍山中的地脊之势,他几乎就再无可能获得了。 所以这只是浑沌的一步闲手,此前所做的一切准备,不过是为了等待一个可能出现的机会,让他在点苍山中的地脊之势出现纰漏之时,可以直接抓住机会,一举定局。 地脊不可妄动,若非社土护下这两条在孕育之中的地脊,十二万年前大地就已经分崩离析。故而双方之间的博弈都是基于此点之上的。若炎君一开始就对点苍山严防死守,浑沌也无所谓强行谋夺了大青山脉中的地脊。就算自己得不到,他也不会再让炎君有可能获得地脊的力量,那是在资敌,所以炎君一直由着点苍山中的两个物灵看守地脊之势,自己则远在闵地中的炎君圣所坐镇,那就是为了吊着他不要强动大青山脉而已。 浑沌对大青山脉的觊觎、炎君对点苍山的态度,彼此的打算互相都心知肚明,不过是在时间悠悠万载长河中,拼比耐心、拼比谁先露出破绽,谁先抓住时机而已。 这世上有能力串通地脊的存在并不多,这其中无论哪个想要动大青山脉都瞒不过他,他只是没有想到,原本应该同社土一样消亡的长阳,竟然并未真的死去。 太阴、炎君,这两位赫赫天神在此事上配合默契,恐怕早已知晓了长阳未亡的事情,竟忍得住十二万年都不曾露出半点痕迹。 因为这一点变数,社土之力已被长阳凝聚,大青山脉之首已成长阳的人间圣所,便如同十二万年之前的天柱山一样。长阳蛰伏十二万载方出,现在仍旧重创未愈,但有社土之力相护,已经不是可以趁虚而杀之的时候了。机会只在一刹,他已经错过,如果现在他敢强行动手,炎君与太阴必不会放任不顾。 殷天子瞧着对面庄严圆满的无忧天女,冷笑道:你倒是好决断,为他欺瞒天下。 若非太阴宣称长阳已经消亡,若非十二万载间不见他们做出丝毫为身受重创的长阳或有助益之事,浑沌又怎会并未怀疑长阳的消亡?他们倒是好果决! 最重要的是,笔灵的背叛并不能杀死长阳,当年大劫忽然爆发,许多天神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手谋划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