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18) (第2/3页)
成了人形,叶怀睿、欧阳婷婷和章明明站在床旁,开始对这具骨架进行检查。 发现可疑的尸体时,首先应该确定的便是确认人已经死了多长时间了。 死亡时间的判断通常是法医学尸体检查的重要任务,因为确定死亡时间对阐明案件性质、缩小侦查范围、认定或是排除嫌疑人都至关重要。 随便翻开一本推理小说,作者都会煞有其事地告诉你,人死后约一小时出现尸斑、二到三小时出现尸僵、四十八小时尸僵消失,三到五天尸体因腐败而变得浮肿,一个月后软组织液化,一年后便回归自然了。 然而实际上,尸体现象受许多因素影响,想要通过尸体现象准确推断某个人到底死了多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叶怀睿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念书的时候,就曾经见识过一个十分有趣的案例。 某日黄昏,警方接到报案,称在一栋别墅中发现一男一女两名死者,疑似凶杀。 探员侦察后初步判断,女性死者死于枪击,而作为凶器的沙漠勇士则握在了男性死者的手中他用它射穿了自己的头颅。 案情似乎十分明显了,男人枪杀了女人,然后吞枪自杀。 然而唯一的问题在于,两具尸体的腐烂程度完全不一样。 女性的尸体已经出现了巨人观,死亡大约在五到七日左右;而男性的尸体却只在体表出现了树枝状的污绿色腐败静脉网,死亡时间应在三到四日这个区间里。 根据法医推测,二者的死亡时间相差了起码得有二十四小时以上。 这样一来,案子便十分不可思议了。 因为,这就意味着,凶手在杀害女被害人后,在二十四小时后重返犯罪现场,又或者干脆在尸体旁边生活了一天,再举枪自杀。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这都实在太匪夷所思了,实在有违正常人的思维逻辑,简直堪称变态了。 就在法医还在纠结着这诡异的时间差的时候,另一项证据出现了。 凶案发生时,有两个少年恰好在别墅附近玩耍,听到了枪响声。 他们俩异口同声咬定,一共听到了三发枪声,两发间隔时间很短,最后一发则隔了约莫五分钟。 而警方已经证实,现场作为凶器的沙漠勇士一共击发了三颗子弹,两颗打中了女死者,一颗则留在了凶手自己的脑袋里。 若是少年们的证词无误,凶手与被害人的死亡时间只差了五分钟,理应不会出现如此明显的尸体腐败差异才对。 没办法,探员和法医只能重返案发现场。 这一次,他们终于发现了造成这种奇特的腐败差异的原因。 当地是沙漠地区,昼夜温差明显,午间阳光直射时,地面温度接近四十度,而夜间气温又会降到十到十五度左右。 案发现场是一栋别墅,女死者中弹后倒在了落地窗前,而落地窗朝向西南方,窗帘是敞开的状态。 如此一来,沙漠地带的午后日照便会携着高温与暑气照到女死者的遗体上,令她的体温升高,变成最合适细菌生长的温床。 而凶手是在玄关的角落吞枪自杀的,那儿刚好是楼梯与墙壁的夹角,完全照不到太阳光,比起被害人所在的位置,显然要凉快上不少。 加之女死者体态较为丰满,凶手则高挑消瘦,二者体型的差别更加大了遗体腐败速度的差异,才会造成这种明明两具尸体同处一屋,直线距离只有七米,腐败程度却相差了足足一天的奇特现象。 因为报案时间是在黄昏,探员和法医第一次进入凶案现场时,太阳早就下山了,他们便未曾留意到落地窗的朝向,自然也不会考虑到日照对尸体腐败速度的影响了。 所以说,从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是法医学中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方法。它的结果不可能十分精确,而且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远比侦探小说里写的常识要困难和深奥得多。 回到叶怀睿他们正在调查的白骨尸上。 这具尸体的软组织经腐败而软化、液化,基本完全溶解消失,毛发和指甲已然脱落,仅留下一具枯骨而已。 通常情况下,尸体埋在土壤中经过两三年的时间,软组织便会变成泥浆一般的灰污色,很容易便会液化脱落,白骨化的过程就算完成了。 大约掩埋十年以上的尸骨才会完全干涸,再过三百年,尸骨中的有机物大部分降解,就会变得轻而易碎。 但事实上,白骨化的进程也受很多因素影响。 例如温度、土壤性质、掩埋深度、棺木的密封性等等等等。 暴露在空气里的尸体比完全浸泡在水下的尸体更容易变成白骨,而泡在水里的尸体又比埋在泥土里的尸体烂得更快。 若是有昆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