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佳人在侧 第32节 (第1/4页)
可是已经十五年了,昺儿都娶妻生子,纪炳辉的势力也渐不如前。所以皇帝干脆就借着公孙佳的事儿,将这个意思写在了旨意里。那封赏的旨意写得很明白的,公孙昂不结党,他的身后皇家会照顾的。这旨意昭示天下,对谁都适用。 几天过去了,纪炳辉一点反应也没有。太子就在今天,见缝插针地来了那么一句。当时太子妃说了什么? 于是晚间睡前,只有两个人的时候,太子对太子妃道:“刚才孩子们拌嘴,说什么定襄乐平……” 然后呢?她很温柔体贴地说:“殿下放心,我都懂。” 太子真以为她懂了的时候,她又来了下一句:“我们纪家,不跟死人争这种风光。” 太子当时脸色一变,纪氏却只是温柔的笑笑:“难得有假,早些歇息吧。”很周到给他检查床被,服侍他睡下了。 太子直瞪着帐子顶,根本没法入眠! 昨天,太子与皇帝也有一番对话,皇帝也说得明白:“当初确实借了纪炳辉的力,不要讳言。有功劳的人尽量不要亏待,做事赏罚分明固然是重要的,人情也不能一丝不讲。要珍惜人心,人心这东西,一旦变了,就很难再变回来。要是让人觉得你兔死狗烹,以后来归附的就都是趋利的小人了,就不可靠。我家得天下,当然是天意在我,可也不要觉得是理所当然。前朝开国,难道不是上苍垂青?子孙一旦昏聩无知,两百年的天下,二十年也就糟蹋光了。” 妻子却将这事与当年婚事的纠葛搅在一起来暗示,这根本就是没有听懂! 罢了,跟这女人说不明白,还是让昺儿传话给他外公吧。 第31章 章昺 初五这天, 依旧是各家送拜年的帖子、串亲戚之类。 在宫里当够了孝子贤孙之后,广安王章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今年,他在宫外的宅邸也收拾好了, 不过没有带妻子过外宅, 他们夫妇带着孩子先去了乐平侯府。 出发前, 这两个人被太子、太子妃训了一回话。先是太子叫儿子过去,问明他要去乐平侯家, 便说:“既是过年游乐, 就好好玩耍, 不要生份了。” 章昺一板一眼地道:“外祖家本是外家,儿依礼而行, 谈不上生份不生份。” “带着王妃过去吗?” “是,与她带阿福一起过去。”阿福是章昺长子的小名。 “唔, ”太子沉吟了一下, “女人家嘴碎。索性你先告诉你外祖。” 章昺不明白他爹这话是什么意思,没觉得有什么事是需要告诉纪炳辉的:“什么?”难道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吗? 太子道:“什么定襄、乐平的话,你到纪家将原话说给你外祖听, 别让女人们私下传来传去传走了样,徒生是非。明白吗?” 昨天的事儿在章昺这儿已经过去了,他很不明白这话有什么好传的:“不过几句闲言, 有何值得儿再传一遍的?原本是大娘妇道人家不懂事, 阿福他娘更是拎不清才有了口角。男人丈夫,为何要在意妇道人家的闲言碎语?想必外公也不会在意的,阿爹又何必理会这个?” “过年时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太子叹了口气,这儿子什么都好, 就是心有点大,“你还记得昨天说过的话吗?” “记得。” 太子让儿子复述了一回,确认他记住了,说:“好了,就是这样。去见见你母亲,然后就出宫吧。” 章昺被父亲赶到了母亲跟前,他顶不愿意在母亲这儿领训的,从小训到大,总是提种种苛刻的要求,没让她满意就要训。夸奖也有,但夸起来却都是陈词滥调,听起来没有诚意。到了一看,妻子吕氏已板着一张脸,带着儿子站在那里了。 章昺在太子妃面前站好,跟老婆孩子一起听训。太子妃看着儿子一家三口,心里未尝不得意。她辛苦半世,有这样的儿孙,手握着未来,当然有资格得意。不过训示还是要有的,昨天这一对傻子的表现她不是很满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