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佳人在侧 第82节 (第3/3页)
章昺去了,转脸来收拾儿媳妇。 章昺从宫里一出来就被meimei截住了,章昺也觉得奇怪:“什么?去了公孙家的庙里?”延福郡主当然要为公孙佳说好话:“是啊,那孩子厚道,也不忌讳出身,可这计进才也太不是东西了吧?就把人往那里领?大哥想想,药王那身子骨,她怎么能劳神呢?到时候,有个什么人对吴宫人做什么,她拦得住吗?” 章昺对吴宫人柔情仍在,也说:“是太失计较了!”接着问的不是吴宫人,而是公孙佳如何了。 延福郡主道:“正往庙里去呢,她是真当成一件大事来办了,今天早上我过去看她,哎哟,人都愁得呆了,饭都吃不下去,还是我给喂的呢。这个事儿呀,没有您,办不下来。她一向敬重您,做不出这赶人的事儿,可是我一想,不行啊,就来找您了。” 章昺本以为一切都安排好了,章旭回来汇报的时候他也觉得没问题,被meimei一讲,又觉得meimei说的对。公孙佳一个柔弱的女孩子,她确实扛不住这个事。 兄妹俩一到庙里,章昺与吴宫人还没诉完离情,公孙佳也就到了。 吴宫人万没想到章昺还会来,直到公孙佳等人赶到,她才有点觉悟:多半又是这些贵人的手笔,但究竟是谁的谋划,她就看不出来了。 章昺先看公孙佳,她还是那副打扮,只是夏衫更单薄,显得她更孱弱了。行走都需要手杖,还要侍女扶持,眼底微微泛点青,一副精神不很好的样子。章昺难得有点内疚,他对符合自己想象的人总是比较宽容。柔和地对公孙佳说:“药王清减了许多,辛苦了。我并没有想到五郎办事如此不仔细,给你添了许多烦恼。” 公孙佳道:“我夏天就这样的。殿下,先说正事吧,不是我推脱,这里本是给他们养老用的,先父旧事,无须讳言,我只想将先父未完成的事做完罢了,所以建的没想那么许多,这城外,我是没力气守住的。眼下的事情,不是出了事我担不担得起,而是吴宫人不能出事。” 章昺道:“不错。” 延福郡主道:“要不,大哥将人接出去吧,阿吴确实可怜呀。” 此时氛还好,然而钟源又将王太傅给按时调了过来。 王太傅一生所愿,就是教出一个明君来。他先是教了太子,继而教了章昺,对二人是抱有极高的期望的。太子不消说,处处合规,章昺以前也挺好的,循规蹈矩,很有未来明君的范儿。最近的表现就让人不敢恭维了。 所以钟源一找他,他就来了。钟源也是缺德鬼,论绝对时长,他跟单良相处的时间比公孙佳受单良熏陶的时间都长。他先是表明了自己的焦虑,然后请王太傅为自己保密,然后他就神隐了。 王太傅一头扎进这个大坑里! 王太傅是老师,章昺必得尊敬他,亲自将他搀了进来,扶到椅子上坐了。王太傅也不客气,扶着杖,苦口婆心地劝章昺:“奈何为一妇人有损令誉?”继而说美色不是什么好事,正人君子应该远离。接着是说延福郡主与公孙佳,你们两位皇亲国戚,怎么能不劝着章昺,让他不要犯错呢? 延福郡主小时候是真挨过王太傅的手板的,那会儿她还小,国家初建,皇帝极其礼遇这群文臣,总要有所优待。她哆嗦了一下。公孙佳从来没挨过任何师傅哪怕一句重话,王太傅的话说过也就过了。 王太傅成功吓到了前学生,又说吴宫人这是惑主。 再看底下跪着的吴选,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男人,也毫不客气地批了一通。 听得计进才悲从中来,悲愤地问道:“难道忠臣就该受到这样的惩罚,祸及子孙吗?长此以往,谁还敢做守节之臣?” 延福郡主小声给王太傅解释了他的来历,王太傅也噎住了。他一向提倡这忠孝节义,前朝的忠臣,那也是忠臣,甚至更纯,因为不是为了什么荣华富贵。 公孙佳布置了这么老半天,终于等到了这句话。慢慢地撑着手杖走了过去,缓缓地立到计进才的面前,抬起手杖,杖尖点着计进才的额头,一张俏脸逼近计进才:“你,是谁的忠臣?” 第68章 误会 “你是谁的忠臣”, 简直振聋发聩! 吴宫人最先明白过来,上前一步,说:“县主……” 公孙佳收回手杖撑在地上, 目光从她脸上划上,吴宫人咬紧牙关, 虽然害怕,哆嗦了两下还是说:“他们是读书太多,有些走不出来了……” 公孙佳踱回自己的位子上坐了, 听吴宫人为计进才争辩, 将手杖抬起来朝计进才和吴选点了两点:“你做得了他们的主吗?” 吴宫人一噎, 她想说自己能管得了这两个人, 但是事实上她管不了。公孙佳道:“我只与能管得了事的人说话。” 吴宫人在宫里打滚十几年,能活着熬到现在脑子也还够用。马上转过脸对吴选说:“道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