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佳人在侧 第128节 (第3/4页)
江尚书夫人会携女儿前来……” 皇帝听着这一串人名,微微挑了下眉,神色仿佛未变,又仿佛高兴了。走在他旁边的皇后听了, 笑道:“那可真是热闹了。倒不用我们动手啦, 只管看着就是。” 太子与太子妃口上附和, 心中都想到了:他们走得倒近。同样的话,是喜是忧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府里,靖安长公主与钟祥都到了, 这是钟祥病倒以来第一次离开钟府,皇帝急上前几步,将他按在坐椅里,说:“你别动,你别动。咱们都消消停停地看着孩子,她也长大了。” 有人些看在眼里,开始觉得皇帝这是看钟祥的面子。再看钟祥当年一员悍将,如今不良于行,也都感慨万千。太子妃想使眼色,命人去自己娘家,多少叫几个人过来。这场面看着就有点尴尬,公孙佳不会下帖请纪家的人,倒显得被孤立了一般。 太子妃知道自己娘家近来与朝中大臣有些小摩擦,也在设法弥补,然而纪炳辉有他自己的想法。且这是亲爹,万没有女儿教训亲爹的道理。纪炳辉的道理也很明白:“你弟弟领兵在外,稍不留神就有灾祸,我们怎么能不为他守好家?紧要的位置必要换上自己人才可以!这些年要不是钟祥那条老狗,这些位置本就该是咱们的!” 太子妃也无法说服纪炳辉,反而被纪炳辉说得心头一动——纪宸可不能出事! 她认可了纪炳辉的选择。 选择的时候很简单,纪宸更重要、纪宸的要求更重要,选完了之后就要面对后果。前面在打仗,赵司徒等人没有在这个时节做什么过份的事情,但是他们的夫人出现在了公孙佳及笄的时候,并且与靖安长公主等人谈笑风生。看到这一幕,太子妃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的。 得想个法子,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太子妃又看了一眼公孙佳,她好像又长高了一些,女孩子在这个年纪正是抽条长个儿的好时候,脸上的稚气都消散了不少。太子妃听纪夫人说过,公孙佳并不是个娇滴滴的假姑娘,纪夫人对公孙佳很有一点小意见,也有一点提防之心。太子妃思之再三,再看到公孙佳,还是认为,这人还是得捞到自己家才能安心! 她在这儿一肚子的主意千愁百转,延福郡主这个女儿已经问候了一圈,问到她跟前来了。太子妃关切地问延福郡主身体如何,延福郡主也很恭谨地回答一切都好。 接着,容夫人等陆续赶到,见到皇帝也都吃了一惊,心里埋怨丈夫居然没有提前通知。她们并不知道,皇帝对谁都没有提前说这个事儿。 皇帝自有考量,皇帝很善于运用各种明言暗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见公孙佳就是一种暗示。公孙佳的事儿摆在他心里有一阵了,不过他沉得住气,哪怕已有成全靖安长公主的意思,也没有明确的说出来——这事出格,它且得费一把子力气。 别的不说,纪炳辉那里有的是理由反对,纪炳辉甚至不用自己出面,自有腐儒代为声张。女儿袭爵,它不合理法。 皇帝心里明白自己时日不会太久,仍是耐下性子,想先花一点时间给所有人营造出一种“越来越重视”的印象,让朝臣能接受他对公孙佳的偏爱。最后再寻个借口降旨,以减少阻力。公孙佳为什么得人青眼?皇帝相信许多人根本不知道公孙佳是圆是扁,看她都是看中她背后代表的势力。想吞一个孤女的势力,就得让她名不正言不顺,阻力可想而知。 所以,皇帝来了。全程都笑吟吟的,他心情不错,公孙佳也给他挣脸,全程都表现得合乎规矩。在这场礼仪之外,公孙佳的表现也可圈可点。皇帝已下定了决心,纵使他突然驾崩,遗诏里也要写上这一条,对了,要提前写好。 写遗嘱这种事,在他的征战生涯里写过很多次,都是为了安排后事,那些东西都没用到,其中几份还被老婆扯烂了扔掉。没想到做了这些年皇帝,又要写了。 不过,如何能够安排好,那也不错,相信在协助钟源、制衡纪宸这件事情上,公孙佳也不会让他失望。 思及此,皇帝的心情更好了,看公孙佳一遍一遍地换了礼服,又佩上簪子,犹有心情与皇后点评:“她真是长大了,这样妆扮起来比小时明媚多了。”皇后道:“这孩子性情很好,平日也很节俭,您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