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佳人在侧 第182节 (第3/3页)
。比起求官不得的寒门书生那是相当不错了,不过在整个朝廷的体系里是数不上号的。 第二条是能力。也就是考个试。 皇帝本来对宗室做官没有特别留意,因为他家人口还不算庞大,他自己心里又有一杆称,能看出来谁个能用、谁个不能用,自家人做什么样的官职就差不多了。然而,等日后人口繁衍,后继的皇帝不能尽数接触所有的宗室,又或者后续皇帝眼神不行,宗室就散养么? 当然,散养也行,但是利用率未免太低了! 公孙佳现在做的就是——给宗室一个标准。够格了,就按照他们的血缘远近,给相当的等级的官去做。 每次选官,就给宗室一定的名额,名额是个比较固定的比例——这个可以商量——定下之后,再从姓章的人里选。把道道划清楚。这样是皇室的自我克制,也是对宗室的一种优选。让有能力的出头,没能力的躺平“做一富家翁”。 公孙佳敢上这道表章是因为她认为皇帝是个讲道理的明白人,不会认为她这样搞是要限制皇室的势力。而且,皇帝一直以来也差不多就是这么做的,朝廷上下也比较习惯了,只是没有把这一套明确成一套固定的规范。 再说了,哪里都会有人情面子在,这一套也不可能完全地执行。但是有标准总比没标准好。 朝上也有不少宗室,听了之后,犹豫片刻,倒也无人反对。因为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好处——虽然是限制了名额,却也保障了名额!给宗室留了一块自留地,这个自留地还是可以到处飞的,不限于某一职位。 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到了给子侄辈谋职位的时候了,其中的利弊一言难尽。 皇帝下令太子与政事堂、延安郡王等人去议这件事,然后把公孙佳单独拎去密谈。 ~~~~~~~~~~~~ 一老一小如今倒像是一对养生老友一般,一人身边放着一支手杖,中间摆着壶清茶,点心也都是淡清不腻的。 皇帝说:“说吧,你怎么想的?” “真是被宗正赶鸭子上架的。” “嗯?” “将来对北地的战事……陛下子孙子里的英才,就闲着吗?臣出京一趟,才知天地宽阔,宗室们在京里怕是要养废了。更难带!”她出身勋贵之家,盯着战事才是本行。 皇帝笑了:“你又骂信都侯了?” “我哪敢?骂不动了,再把自己气坏了。陛下,各位殿下都已成家,该立业了。”以公孙佳对皇帝的了解,这样一个皇帝,是不甘心让自己的儿孙们变成信都侯那个样子的。 皇帝却另有考量,道:“也好。” 公孙佳不再多说,反正她这个建议对皇室也没什么害处。要说养大了皇子们的野心会有内乱,呵,如今太子地位不可动摇。至于章昺,那不正好?给章昭一个机会!甚至不需要有人游说,章昭本身就可以通过选拔表现踏出第一步,谁都没理由拦他。 皇帝安静思考了一阵,说:“去看看皇后吧,她很想你。” “是。” 第173章 揭穿 “哎呀, 你怎么没在家歇着呢?”皇后看到公孙佳来了,十分的惊讶,口气里却带上了点喜意。以皇后对公孙佳的了解, 只要给公孙佳假了,公孙佳是断无主动提前结束假期的可能的。天下人都知道,二代定襄侯是个柔弱的姑娘家,正经上朝的日子她都要时不时告病,何况有假? 皇后都打算好了, 至少要公孙佳假期过半,再召她过来叙叙旧。公孙佳自己送上门来,皇后有点高兴。 公孙佳笑道:“要不,我再回去?” 皇后嗔道:“你这孩子!又来逗我了?”指着公孙佳对太子妃说, “也就是她了, 这么说话我才能听得下去,换个人试试?” 公孙佳也含笑对太子妃婆媳作揖礼——太子妃竟在中宫, 她还带了新儿媳妇过来。公孙佳眨了眨眼,没问太子妃为什么在这里, 因为现在已是散朝的光景了, 太子妃纵使问安,这会儿也该回东宫准备迎接太子散朝了。 心里猜着, 面上却一点也不显,公孙佳对太子妃说:“您听听, 我是那么没有礼数的人吗?” 放到太子妃的标准里, 公孙佳是不大有礼数的,可这话她不能说,只能一笑了之。公孙佳又对一边的纪氏姐妹打了个招呼,她对这对姐妹的观感还不错, 只是造化弄人罢了。看样子,姐妹的婚后生活…… 皇后道:“还没说呢,怎么过来了?必有缘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