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佳人在侧 第277节 (第1/4页)
章熙能立一个活皇后也就不在乎再多添一个死皇后了,哪怕这个女人的相貌都已经模糊了。钟源与公孙佳准备好了许多说词,但只说了半句:“秦王业已发蒙……”章熙就提起笔来批了。 在这件事上,政事堂的效率极高,第二天就开始诏告天下,并且拟定了谥号,江平章开始动手给新皇后规划以皇后的规模改葬。 章嶟莫名其妙地又被好运气砸中,亲爹认证了他是“嫡子”总比自己登基之后追谥母亲要更好一些。他虽不明所以,仍然是郑重地向公孙佳和钟源道谢,并且认为章熙说的真对。 章熙对他说,朝事的大臣要分为几层来看,能力先放到一边,要讲“可信任”。钟源排第一,然后才是公孙佳、霍云蔚等人,他们后面是一些贺州勋贵之后比如朱罴等,周廷与赵司翰等人还要排在贺州乡亲之后。层次相当分明。 与章嶟的喜气形成鲜对比的是,钟源糊完了这一件事身心俱疲,过年也没能让他开怀起来。好在还有一个公孙佳与他一起糊,凡事算有个商量。 然而好景不长,过完了年,公孙佳一等天气暖和,待春耕事务忙得差不多了就请旨再赴雍邑。按照计划,今天是雍邑大致完工的一年,她要过去做最后的监工和验收。如无意外,她每年都会去雍邑一段时间安排日后对胡人作战时的武备,直到那一仗打完。 钟源满心怅然地给公孙佳送行:“我真想去雍邑啊!” 公孙佳道:“会有机会的。” 钟源摇摇头:“随口说说罢了,我在京师比在雍邑的用处大。珍重!”又叮嘱元铮好好照顾公孙佳之类,才依依不舍地将公孙佳送走。 公孙佳一走又是半年,雍邑终于落成,公孙佳于秋天带着这个好消息重新回到了京师。京师还是一如往昔,不见更好,也不见更坏,百姓倒是显得富足了些——女人们的裙幅更阔了,身上的首饰也复杂了些,发髻越梳越高。市面也更繁荣了。 公孙佳从此开启了冬夏迁徙的模式,如此两年。 遗憾的是章熙却没有再去雍邑,因为他的弟弟、湖阳公主的亲家晋王死了,章熙伤心过度也生了病,原本北上避暑的计划就被搁置了。原本计划着随驾北上的许多亲贵也只能放弃去雍邑,陪着章熙依旧呆在京城。公孙佳在雍邑住得却很舒服,累年经营这里称为她的老巢也不过份了。 雍邑落成后第三年的夏天,公孙佳却被一件事惊得只能提前回到京师——她小舅钟泰要闹事了! 第270章 信用 单良从京城公孙府派出来的信使以极快的速度狂奔了一天一夜就把信送到了, 公孙佳听到了信使王乙魁说:“路上花了一天一夜,换马不换人来了。”就断定单良认为这件事很重要。 公孙佳让他坐下,命人拿了茶果给他。先拆了信来看, 匆匆看完两页纸,王乙魁已将小托盘上的茶果吃完了, 公孙佳又问了他几句, 合着信一看就决定:“你回家去歇着吧, 就留在雍邑多歇两天再回京。阿宇, 收拾行李,小元, 咱们回京。” 元铮道:“很急?” 公孙佳道:“我还是回去看一看更妥当。” “好。” 几人分头行事, 公孙佳先与郑须碰了个面,告知自己要走。郑须眼神一凛,问道:“发生什么大事了么?”他年纪已经很大了, 平时行动迟缓, 这一抬眼方显出几分昔年的敏锐来。 公孙佳道:“我舅舅与南人小儿起了冲突。” 郑须本以为公孙佳回京可能是章熙出了变故,听说是这样的冲突,他又耷拉下了眼皮:“您哪位舅舅?” “最受不得气的那个。” “平嘉公主的驸马么?” “是。行宫这里我很放心,雍邑有旁的事儿您觉得不对了, 也请给我个信儿。拜托了。” 郑须说话不快, 认真地说:“雍邑您是不用担心的,倒是京师的事情还请三思, 不要一时义气。陛下是个精明人儿。” “好。” 然后公孙佳才聚集属官告知要南行, 对自己人就没有什么值得避讳的了,虽有几个南士不过并不是周廷一路的。公孙佳简要地说了钟泰这件事的要点:他被人羞辱了。 众所周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