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九零胡同养娃记 第128节 (第2/2页)
了,更何况她又没有男人。 在老家亲戚看来,死了男人的姑娘要大归,回去了一切都要听舅舅交代,张烨老娘又有点老年痴呆,听那些甥女外甥胡吹一通,真当她闺女一个月在京市赚几万块,连给舅舅们开养老金的单据都给她写好了。 张烨看过也不过是一笑置之,但是老家那些亲戚跟苍蝇一样时不时的往脸上凑。 所以她是最理解范晓娟的那个。 要么你要强大到完全无需搭理这些人,疏远他们,以后再也不要联系。 要么就任他们吸血。 她好不容易才摆脱了韩家沟的两个姑子,是绝对不会回到娘家让娘家亲戚吸血的。 所以钱都花出去,也省得亲戚们有花头讲。 那些有钱的富豪们,不都是钱生钱的吗,能贷款绝对不全款,能把钱投出去绝对不放在手里头,张烨现在还有个“晓烨家”日日周转,一天一千多的营业收入给收进来,她就不相信这边的投资会亏。 即便是运营不好,还有个店铺呢,一铺养三代,一个铺面在手里头,啥都不怕。 两人越说越兴奋,越说越投契,连店里卖什么东西,针对什么样的客户,再说下去连开业要怎么庆祝都聊好了。 回去以后兴奋的准备跟韩江说。 因为要买商铺,前期的投资会大一点。 但是后期不用付房租,即便是店铺做不下去了,还能转租出去。 在韩江看来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大胆了,两个女人胃口怎么那么大,守着那么一间铺面还不好,还要再开第二间。 范晓娟想起上辈子被贷款买房支配的恐惧。 那会儿的韩江就跟个重生者一样的笃定:“娟儿,咱们别看以后,就看看眼下,房子一平米三千块钱,砖头真有这么值钱,房子最终要回归居住属性的,这房子依我看,也就值个一千块钱一平米。” 当时好友朱莉笑着调侃:“我看你们家韩江可能是二十年以后回来的,肯定见到了房价暴跌。” 真是昏了头,信了他的邪,眼看着房价涨了二十倍。 钱放在手里也没生出崽儿来,倒是见天就贬值。 她当时怎么就那么傻,手里头留着钱干嘛? 买房不香吗,创业不香吗? 她还没开口,韩江就很兴奋的同她讲:“今天我带着囡囡在商场玩,碰到了以前的一个老伙计,他现在在做生意,问我们有没有兴趣投资他,回报率保底,每年至少能有两成的分红,我算了算,做什么投资都到不了两成这么多吧。” 范晓娟一听,愣了一下。 保底,分红,听起来好诱人的。 可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就算是九十年代遍地黄金,也没人愿意给人家兜这种保底的话。 后头有人总结了一句话:你想要人家的利息,人家想要你的本金。 投进来,出不去的还少吗? 这倒是让她想起一件事情来,当年出国之前韩江有个老朋友搞了个投资项目,不少人往里头投了钱进去,刚开始利息那些拿得挺好,这些人不断往里头投钱,还介绍朋友,当时介绍朋友还有返点可以拿。 韩江当时还很遗憾的说,要是有钱他也想投,这种捡钱的好事情,钱生钱,利滚利。 后来才知道这人卷了上亿的资金,直到资金链断裂,卷款直接跑到漂亮国去了。 人生从此走向快乐之路,直到三十年以后,人家还没引渡回来。 后来人还专门开了个小黑书炫富,整天h牌包包背着,国内不少朋友介绍的朋友,翻脸的翻脸,离婚的离婚,跳楼的跳楼。 韩江这个马后炮还傻不愣登的说,幸好出了国。 在他看来,出国了,至少就保住了本金,否则像这种朋友圈都能如龙卷风过境卷了个干净的货色,是不会放过身边任何一个人手里头的闲置资金的。 苦了那些投资的家庭,一个个的家破人亡。 韩江为什么能上当。 也不是他傻,没经济头脑,设局者太了解人的心理。 范晓娟一个激灵,猛的回头问他:“你投了吗?” 韩江被她的动作吓了一大跳:“怎么了,我还没投啊,这不是在跟你商量嘛,他们是按股数买,一万块钱一股,还不一定能买进去呢。” 一年保底两成,投资一万块钱就是两千块。 现在利息最多也就八个点呢,还要定存八年! 这种投资,每年都能看到利息,又划算利息有高,加上成功掌握了投资者的心理,刚开始并不会劝你买多,而且还会跟你讲,这种股票还要抢,仿佛给你投一万块钱,那都是靠着朋友关系才能弄到手的。 不光韩江动心,想投进去的家庭真不少,不然也不会在九十年代能卷走一个多亿。 韩江:“我朋友说能分给咱们一股,要不咱们也投一股试试?” 范晓娟很想知道他朋友到底是谁,抽他一大嘴巴子才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