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8页 (第1/2页)
贺缘声的怒火瞬间烧了起来。 他握住手杖,马上就想离开这个令他生气的地方,离开这些令他生气悲痛的人。 突然,舞台屏幕出现了他日思夜想的孩子。 “——有人问我,什么是师。” 录像里的柏辉声已经不再年轻,更不能称之为孩子,“我说,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师;三人行明事理,就是师。”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一位二胡演奏者,有人叫他冯老,有人叫他大音乐家。” “但是他说,这辈子最快乐最骄傲的,就是有人能叫他一声——冯老师。” 那是柏辉声,比贺缘声的最后记忆,更年轻一些的柏辉声。 贺缘声的手微微颤抖,他浑身力气都集中在了视觉、听觉。 他从未见过这段录像,更从未听过这段言论。 “冯元庆是我的师公,同样是我的老师,他教会了我怎么演奏二胡,也教会了我什么是师。” 他拿起了二胡的弓,竖直着摆放在琴身旁。 柏辉声笑着看向屏幕外,说道:“一把琴弓,一支琴身,顶天立地的站着,无愧于心,无愧于学生,就是师。” 贺缘声红了眼眶。 他生在美国,识得中文。 但他不知道,二胡竖起来,立在那里,竟然真的像极了一个“师”字。 屏幕上柏辉声说完,拿起二胡,拉动了弓弦。 从音响设备传出来的乐曲,清晰地穿透了时间,回荡在这间空旷的礼堂。 音调温馨舒缓,泛着宜人春色。 它一响起,樊成云便挑起泠泠琴弦,方兰就拉开了白色长弓,而钟应则是抬手,用清脆的钮钟敲出银铃般的声响,为他们伴奏。 单调的二胡演奏,成为了一场精心准备的合奏。 舞台上沉浸于音乐的演奏者,与已逝的柏辉声,共同创造了一方温暖如春的天地,在异国他乡复苏了熟悉的青青杨柳。 贺缘声走不了了。 他握着手杖,手臂微微发颤,眼睛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柏辉声,耳朵不肯漏掉师侄生前奏响的任何一个音。 这首曲子饱含期望与深情。 贺缘声知道它的由来,它的旋律。 它诞生于冯元庆寄给他的每一份录音,带着冯元庆每一次不同的感慨。 经过了三四年的琢磨、整理,最终形成了乐谱,变为了二胡广受欢迎的乐曲,歌颂着美好的春天。 柳叶嫩芽拂湖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乐曲里的春天,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远山风景,而是千户万家窗外门前稀松平常的绿树成荫,更是万户千家屋子里亲人共聚一堂其乐融融的阖家团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