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古代当先生 第130节 (第3/4页)
!可惜!他们已经垂垂老矣,若能再年轻个二十年,能参与到这场变局中来,定能出山搅它个天翻地覆。 他们虽然难以身体力行,却能将希望都寄托在那些学子身上。他们培养出来的颍阳学宫学子们能参与到这场天下的变革中,可以尽其所能,展现自己的才华。有他们协助秦国匡时济世,何愁天下不定? 颍阳学宫大多数人都支持卫苏的决定,不仅仅是褚彦叮嘱钟离晖,让他跟随卫苏去秦。还有温良,卫苏只一封信过来,他培养出来的医者便结伴前往秦国,入军中为军医。更有端木嵩,甚至将整个宗门都搬去了秦国蜀地,自己也是不遗余力,埋头苦研。 也是有了这样的后盾,卫苏才会轻松许多。 颍阳城中,依旧繁华。各地前来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能聚在一起讨论学术,也是一大幸事。 而这些日子,众人都被邹国灭亡的消息震惊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围在这件事上讨论,一个小小的秦国,仿佛突然之间就让人眼前一亮,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新的传奇。 这样神奇的话题,人们是百听不厌。 “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秦国此战一定会胜?”有人比划了一圈,看着沉默的大家,得意的说道:“不知道了吧?我告诉你们,那是因为秦国得了钟离大将军。” “钟离大将军?你说的可是钟离晖?”有人惊奇问道。 “除了他这个世上还有几个钟离大将军?” 围坐的人哗然,“竟然是钟离大将军!自从娄国被覆灭之后,就一直没有听说过钟离大将军的消息,他竟然投奔了秦国吗?” “可不是嘛!秦国对邹国一战,那就是钟离大将军领军的。” “原来如此……”众人恍然大悟。“也难怪邹国会兵败如山倒,对上了战场上从无一败的钟离大将军,那不就应该的嘛?” 所有人都很认同的点点头,他们对于钟离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也有人有疑问,“不过,钟离大将军这样的人物,为何会去投奔秦国?天底下的诸侯国那么多,随便哪一个拉出来也都比秦国强啊。” “嘿!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要是去投奔像邶国,幽国,哪里还能展现自己的价值来?钟离晖选择去投奔秦国,才是明智之举。” “嘁!秦国终究是弱国?这次说不定只是侥幸得胜而已?总敌不过像邶国这样的大国。” “此话我不能苟同,秦国如今吞并了邹国,实力大涨。让天下诸侯国都不敢小觑,哪里还是弱国?我认为秦国如今蒸蒸日上,若能去往秦国,想来机会也会比别的地方多得多?” 此话一处,众人都沉默了,他们生来学得各种学术,不畏寒暑苦心钻研,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良禽择木而栖。能得君王赏识,做出一番成就出来?若是得遇机会,说不定还能名留青史,光宗耀祖。 去秦国,很多人都心动了,这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不知道什么时候,很多人都开始说秦国如何如何好,国君如何如何贤明。 而最主要的,他们得知了一个消息,去了秦国,只要有才华之人都会受到重用。因为秦国不会看你的出身门第,哪怕只是一般的世家子,没有任何的背景,只要你有能力,根本不需要什么荐书。只需要去官衙中考试答卷,等上一两日就会有消息,而且会给你安排到合适的位置。 如果政绩突出,手下治理的民生经济有所增长。每年的绩效考核呈上去,根据实情,会有很大的晋升机会,根本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巴结靠山而被埋没。 这天底下有实力的世家毕竟占少数。很多人都是从落没的世家出来的,还有些家底,毕竟不丰。 而当今之世,基本都是荐贤任能才能获得君王的看重。想要地位高的人荐贤,其一,你要有真正贤能之才,能出类拔萃。其二,那就依照规矩需重金换取了。然而一般的世家子又哪里能有这么大的家底倾力为之。 当年卫苏初来颍阳,能进颍阳学宫,也是多亏投靠了陶家,方才有此机遇。否则,一个农家子出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