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0页 (第1/2页)
再则,熙景帝也早摆明车马,不会叫萧衡去西南平叛,让他回来也没用。难不成还能抗旨,非得让他跟随自己同行? 好在还有自己几位舅兄。 因此梁王坚决的拒绝了萧徇。 人人都有自己的盘算,梁王有,熙景帝自然也有。 梁王不想让萧徇以身犯险,除了是想给梁王留根,最重要的是为了以后的“万一”打算。万一将来事成,萧徇会是个宽厚的治世明君。 他实在不愿意因为一场微不足道的平叛,就把自己这个最信重的长子搭进去。 可熙景帝的心思不能以常理循之,或者说,他有他的恶趣味,别人越是不愿意的,他偏要这么做。是以他驳回了梁王的折子,反倒亲自点了萧徇随同御驾,一同征讨西南。 接到这个旨意,梁王气得好悬没吐血。 这要不是碍于熙景帝的威严,梁王真想问问他:知人善任,这是统帅最根本的素质,他到底在想什么? 这十几年天下太平,偶尔有些战事,都无关痛痒。说句难听话,大军一到,敌军瞬间碎如齑粉,就跟大人打小孩儿一样玩闹。 根本历练不了人。 萧徇不是没跟着梁王出征过,但多数是帮着打理粮草,整理伤兵,做好救治护理,后方防护以及战后抚恤。 他何曾上过战场,和敌人拼杀?何曾见过真正的血腥,有过排兵布阵的经验? 让他去,纵然不是先锋,不是主帅,可和派个毫无防守之力的小兵上战场没什么区别。 这不是让他去送死吗? 梁王进宫面见熙景帝,再三恳求,愿意以身代劳,为熙景帝效力。 熙景帝却哈哈冷笑两声,道:“朕知道你是做儿子的孝心,做臣子的一片忠心,可你也该体谅朕的一番苦心。你愿意替父分忧,怎么不愿意让你的儿子替你分忧?” 梁王无奈:“思通生于太平盛世,长于太平盛世,不似儿臣是陪同父皇从尸山血海里的征战出来的,儿臣怕他误了父皇的大事。” 熙景帝道:“人都是从小时候长起来的,也都是从无知到有知,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带兵打仗,他没经验,朕知道,此次朕出征,带着百万大军,一心一意要踏平西南,平定中原,岂会把重任交到思通身上,白白耽误了朕的大业?你只管放心,不过是带他们这些小辈儿出去历练历练,见见鲜血,长长见识。” 除了梁王世子,下剩的小辈儿们,但凡有出息的,一个没落。 只能说,老子英雄儿子未必好汉,就像梁王府里一团污糟一样,别的王府里也同样,要么世子是纨绔的,要么只知道关门窝里斗的,但凡有那么一两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