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十年代真夫妻 第33节 (第2/2页)
考好对禾儿来说简单,她是稳稳当当的第一名,还放大话说“自己肯定考好,不如先买球”,赵秀云不肯。 花钱的地方多啊,不当家不知油盐贵。 这淮国旧里多少好东西,赵秀云看中的都没舍得买,只买几样最急用的,往筐里一扔,去百货大楼。 说来也怪,家家都说不宽裕,可要花钱的地方是人山人海。 百货大楼的客人从不间断,算盘声永远响亮。 就是赵秀云进去出来,都花掉五十块钱,还得去饭店买rou。 这一家子,就嘴永远填不饱,吃上头真不能省。 她买了五块钱的红烧rou,先坐电车到近郊,再搭半路车回家属院,这法子还是别人教的,比直达车能省一毛。 就是要多花半个小时。 不过时间不要钱。 赵秀云踩着落日进家属院,开自家门,先把饭煮上,又把买回来的东西归置好,这才去洗菜。 菜放在搪瓷盆里,端到院子的水龙头下洗。 要说住一楼不是没好处,有个院子宽敞不少,晒衣服还方便。 她把青菜叶子一片片掰开,冷不丁听见有人喊回头,手下意识在裤腿上擦一下,面带惊喜。 “张主任来啦,屋里坐,我倒茶去。” 张梅花头一次到方家,也不客气,坐在椅子上打量,早听说方团长媳妇能干,只看屋子里收拾得一干二净就知道。 赵秀云厨房泡茶,端着搪瓷杯出来。 “张主任喝茶。” 心里嘀咕不知道多少,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怎么就上自家来了。 张梅花是个利索人,抿一口茶,杯子搁在大腿上转。 “我也不耽误你做饭,今天来,是有件事跟你商量。” 领导的商量,多半不是真商量的意思,赵秀云心一紧,好事是落不到她头上的,那会是什么坏事呢? 第34章 工作(二合一) 赵秀云从小没走过运,…… 赵秀云从小没走过运, 上学的时候老师抽人背课文,一定有一个她。 谁能想到时来运转, 今天这么大的好事砸在她头上,叫人不敢置信,以为自己出现幻听,忍不住问:“张主任,你刚刚是说,想让我去妇联上班?” 张梅花笑得和善:“对,妇联一直很缺人手, 上次你写的文章我看过,很不错, 我这里正缺一个会写的。” 笔杆子是赵秀云的强项,她一向自认不错,这会却谦虚道:“张主任在《妇女报》上的几篇文章我都看过, 那才叫字字珠玑,我这是班门弄斧。” 张梅花早年干革、命出身,在家属院做妇联主任委实屈才,发表文章都是好久前的事, 料想赵秀云年纪不大,居然还读过。 人过半百,总爱追忆往昔辉煌,她也不例外, 有些惊讶道:“你还读过?” 赵秀云倒不是故意吹捧, 她在广播站,别的不多,报纸最多,一打一打的保存整齐, 没事的时候就读,有几篇可以说是倒背如流,这会一点也不虚,张口就来。 “有一篇《女儿也是传后人》,鼓励农村妇女争取财产分割权,我印象很深刻,在广播站读过好几次。” 张梅花凡是登上过的报纸,自己都悉心保存,时不时要拿出来看。 赵秀云说的这篇并不是传播范围最广的,当年甚至因为争议性太大,报社一度很犹豫要不要刊登。 这些年攀关系的人也爱拿读过她的文章说事,哪怕做过功课的,多说两句也是支支吾吾。知道和不知道,一下子清晰。 张梅花感慨道:“我就知道你的想法不俗。” 两个人的距离拉近,张梅花推心置腹。 “咱们家属院,风气不能算太好,就拿李大花家来说,重男轻女、家庭暴力,都是妇联工作的重点,一百多户人家里,像他们家那样的还不少。我一生没有别的心愿,就是致力于妇女权益。你疼女儿,我是看在眼里的,咱妇联的人,得以身作则才行。” 赵秀云来家属院没多少日子,有些事情还是知道的。 叹气道:“老观念、老思想,多是农村来的家属,一时半会不好改。” “是啊,工作推行有难度。” 张梅花抱怨几句,交浅言深不妥,都是些面子上的话。 赵秀云大概了解,家属院妇联的工作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主要是调解军属之间的矛盾、宣传妇女儿童权益,成员有张主任、干事李玉和陈蓉蓉。 不多,在这一亩三分地够用。 张梅花本来不想耽误太多时间,她说的是商量,其实笃定赵秀云肯定会接这份工作,谁不想有工作呢? 谁料两人聊得投契。 以前是没深交,年纪差摆着,走不到一块。 张梅花是江南人,说话软糯,语调跟沪市方言接近,聊了几句忽然笑出声。 赵秀云顿住,以为是自己说错什么。 张梅花莫名其妙夸一句。 “小赵,你可真有本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