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5章 高度决定思考问题的广... (第2/2页)
猜道,巴顿口中的罪民,指的应该就是潜藏在万物森林中的人。 不过他们为什么是罪民?冯梁不得而知,方舱史上对此也没有任何的记载。 “任何一个群体在形成的途中都会产生各种分歧,不讨论对错与否,在许多观念上都会有冲突。” “然而最终孰对孰错,时间都会给出答案,对的人便成为主导统治者。“ 说白了,就是成王败寇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巴顿自言自语的讲述起了为冯梁所不知的方舱秘辛。 那时候人们刚进入方舱不就,一切都还在开拓建设之中,为了方便统治管理,选举成立了决策院。 也就是最初期的决策院,在决策院几大研究院共同的管理之下,方舱飞速发展,社会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但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一帆风顺的。 正在所有人都认为方舱会是人类最幸福的生存舱的时候,决策院内部产生了分歧。 光元367年,决策院内部出现了重返地表的说法,当时支持的人不在少数。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的正确性,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决策院先后派遣了数百名探索地表的研究员去验证。 结果传回来的数据都否定了地表宜居的存在,他们在地面完全没有发现任何生物活动的迹象。 本来以为就这样结束了,但总有那些异教徒认为都是有人故意cao纵着这一切。 所以决策院产生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暴动。 由最初的观念冲突直接演变成为了武装冲突,战争一触即发。 那时候方舱无比的脆弱,根本经不起战争。 为了避免战争的爆发,同时为了平息动乱,决策长让返地一党前去地表探索。 后来的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他们似乎并不服气,从那以后,便不断地发动暴动,好几次都险些让方舱系统直接陷入崩亏状态。 直到那时候,决策长以及大多数人才反应过来,他们想要的并不是重返地表,而是想争夺权力罢了。 而后便直接采取了镇压,但由于那时候决策长心慈手软,加上方舱的制度不完善,所以只能将他们流放到万物森林。 这就是罪民的由来。 冯梁不明白巴顿告诉他这些有什么目的。 “所以,你看见的那些所谓的事实,你认为真的就是事实吗?” 巴顿问道,对此冯梁不可置否。 与听人口述相比起来,冯梁当然更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 “很多事,并不是你看见的那样,更不是你所想的那般不堪。” 巴顿给冯梁解释着,尽管冯梁对此并没有任何的表示,但巴顿依旧自顾自的说着。 诺大的方舱城,五大区加起来足足上亿人口,要知道最初进入方舱的不过百万有余,这才多少年,人口翻了百倍。 人类的繁衍速度,不能说不强大,而且与其他生物相比起来,人在自然界站在最顶端。 能够直接无视天敌的存在,营造出最适宜生存的环境。 方舱的存在便是最好的证明。 起初方舱空间足够大,对于爆炸式增长的人口数量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认为所有的生物数量增长曲线都满足‘s’型增长。 但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除了病毒之外,人类的增长根本没有天敌能够抑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除了人类自己,人类再无天敌。 哪怕是病毒,在医疗科技的发展之下,都能够被战胜,还有什么是无法攻克的。 而且最初人口数量锐减,为了增长数量,对于人口增长的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非但如此,反而还持以支持的态度。 这就导致后来,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人口基数已经上去了。 虽然不足巅峰时期的百分之一,但方舱的空间决定了人口的上限。 针对此问题,决策院数年来没少花功夫去解决。 然而其成效微乎其微,能做到的都只能减缓人口增长的速度,并不能抑制增长。 如果不加以制止,方舱的生态一定会因为人口太多而直接崩溃。 对于这个问题,冯梁的确没有去深想过。 所处的位置不同,所思考的问题也不一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