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临安美食录 第41节 (第3/3页)
也没有跟人成婚的心思,父母就放心让我在临安呆着吧,如今比起婚嫁到有另外一件大事更迫切。” 于是她便跟何家人和盘托出自己和少东家的谋划:“我想留在临安做生意,少东家许了让我做海货运送的生意,到时候少不得要爹娘大哥相帮。” 何大哥一听眼睛就亮了:“这可是好事!” 何家二老有些犹豫:“这生意不都是那些大客商么?你哪来的本钱?” 赵大嫂道:“是少东家给我的本钱,我们就安心替她做,若是做的好一年她说亏待不了我。” 何大娘盘算着:“倒也是个营生,正好你爹他也下不动海了,就让你大哥接替他下海,让你爹跟着你来回跑,我们也放心一点。” 几句话下来竟然答应了女儿的请求。 何大哥奇道:“这还是我娘说的话吗?” “怎的不是了?瞧你小子长得像个海兔子,净瞧不起你娘。”何大娘佯装生气,“我进城后见少东家身为女儿身却做得一番事业,我想着我女儿若是想去便也去罢。” 说话间她们到了酒楼,迎面正好见着曼娘。 “大娘子,我已拿到和离书。以后我便又是何三萍了!”赵大嫂,不,何三萍笑道。 曼娘一看萍娘一脸喜气,精神头十足,由衷道:“恭喜!”发自内心为她高兴。 何大哥便将早就买好的点心糖果分给诸人。 酒楼里的伙计们接着了糖果点心,有些好奇,便问他是有什么喜事。 何大哥笑眯眯:“是大喜的日子呢,我妹子今儿与赵家和离了。” 恒家酒楼上下都知道赵大嫂婆家是怎么回事,又看她前几天开始一直住在酒楼里,就当她心里不痛快也没有多问。 如今看她终于合离了,纷纷替她高兴。 李山更是笑道:“正好灶间有我自掏腰包做的几道菜式,正好请大伙儿吃饭,算是贺赵大嫂的。” 海棠几个也道:“也算上我们,等下工了我们出份子钱请大家伙喝果酒。” 曼娘满脸通红,谢过诸人。 又说:“今后大家莫要再叫我赵大嫂了,我以后就叫何三萍,原来是我娘家名字。大家叫我萍娘便是。” “这名字听上去悦耳,还有些诗情画意的意思。”李山赞道。 何三萍有些脸红:“我们乡下人也不讲究这些,这是家里人随便起的名字,水上有浮萍,便随便取了这么个名字。” 旁边的金桔觉得这名字不错:“一听就比你原来什么大嫂的称呼年轻了好多岁。”惹得几个小娘子嬉嬉闹闹笑。 萍娘还真掐了掐指头:“算起来我今年也有二十五了。” 李山在旁边算了一下:“也就比我3岁。” 待到白天酒楼打烊后,酒楼里诸人便凑份子从街市上买来陈公梨、乳糖浇等零嘴,还有焦酸馅儿、膘皮艓子、香辣塑粉羹、炊饼、焦糖馒头等吃食。 曼娘又做主让灶间拿几道煎鹌鹑、鸳鸯烩、青鱼脆等菜式。 海棠几个小娘子指挥伙计们将几张桌子拼到一起摆作一处,又将饭菜吃食瓜果尽数摆到上前。 李山也端上了自己所做菜式:蒜蓉海镜、辣海蟹、蚝rou烙几样。 何家二老被诸人簇拥着坐在了位子中间,颇有些不自在。萍娘瞧着桌上摆着的食物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怕他们不自在,曼娘解围道:“且尝尝李山的手艺可有进步么?”又贴心夹一块蒜蓉海镜给何大娘:“您尝尝。” 海镜寻常渔民吃起来就是清真,没想到这恒家酒楼将它撬开,在里头盘了小小一卷粉丝,而后上头撒了紫苏碎、炒过的金黄蒜蓉,再上锅蒸过。 吃进嘴里让人忍不住要赞叹一声鲜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